早晨从夜晚开始

早晨从夜晚开始

有一些人的早晨是从夜晚开始的。

3月底,重庆开始今年的第一轮闷热。案件查处支队的一组人马,潜伏在渝北一个小区外。嫌疑人是个黑客,受雇专门进行网络定向攻击。整个白天,这组民警围绕长寿湖一路追踪忽闪不定的信号,有时候显示直线距离200米,实际上却在湖对面的另一个岛上。

夜里嫌犯位置终于锁定。出发前,组长两次确认7人组里各自的分工:谁负责人身控制,谁负责现场查验手机,谁负责电脑,谁负责全程摄像,为防止对方开车撞人,由哪两个人负责开车前后夹击拦截。行动前他最后提醒大家的一句话是:嫌疑人有吸毒史,可能有艾滋病,注意不要被咬伤。

抓捕是用万全的预案对付最终唯一一种实然。

我坐在副驾位,嫌疑人的车就停在我右边,开车的民警在行驶中视线越过我,只瞄了一眼,就确认了车牌。

抓捕组各就各位,诱捕方案选择了影响最小、最安全的方式。我坐在街对面的小吃店里,盯了5分钟,没有发现7个民警任何一人的藏身位置。

很快,目标出现,穿着深蓝色的丝绒睡衣,微胖,完全不像影视中的黑客,更像开黑车的。7个人从不同的地方钻出来,酸奶店、火锅店、三轮车背后、行道树背后……黑客被一群人压在车身上,来不及反应。

人被带回总队的时候,这层楼只有谷毅的办公室亮着。他白天跟着去了长寿湖客串,没抓到黑客,不甘心,晚上又回到他盯死的几个杀手空间。犯罪分子在网络活跃的勾连时间往往是下班后到深夜,以及节假日,他们觉得那是警察的下班时间。

谷毅很喜欢在这个时段加班,真心喜欢,一说加班他就笑:“这个时候鱼都浮上来了,全是鱼啊,这片鱼塘被我承包了……”

这是个标准理工男,学计算机,做码农,后来从警,不出外勤,不抓捕,就凭一台电脑决胜千里。他喜欢在这栋楼最空寂的时候打开他的“鱼塘”,楼里的时间正沉实落下,每一秒都结实,而网上正是黑影憧憧,换个人间。

截至发稿,谷毅又通过情报推送,成功阻止了一起四川绵阳绑架案,4名嫌疑人被刑拘。去年至今,他已经成功提前终止犯罪15起。“净网2018”专项行动至今,重庆网安总队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57人,打掉一个为网络犯罪提供建站维护的科技公司及6个下游犯罪团伙。

网安总队的门禁闪着蓝色幽光,正门的墙上有两行字: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每天刷卡进门的人,一抬头就看得到。

作品标题 重庆两次突袭抓捕547人,谜底来了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刘春燕

责任编辑 陶昆

刊播单位 重庆晚报

首发日期 2018-04-24

刊播版面 慢新闻

作品评价

稿件从一起因网络赌博疯狂杀害自己三个亲生孩子的新闻背景入手,揭秘在普通人眼中神秘的网警工作,既有精彩的案情和抓捕,又饱含情感。稿件交织了人物、案情、抓捕现场、净网行动等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复杂元素,在深度报道中是难得较高的一种写作,既要有机融合,又要达到弘扬正义的主题表达,还要以真情动人。写作语言朴素,紧凑,没有通常公安英模稿件的陈词滥调和套话,结尾简短有力又打动人心。

采编过程

重庆网安总队首次对外开放媒体采访外宣,特地请求重庆晚报慢新闻跟随采访,做独家深度报道。近年来,中央将网络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网络上的各种新型犯罪,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记者采写这条稿件,前后经历了一个月时间,从长寿到渝北的抓捕,从网安总队内部的采访,再到收网抓捕圣宝元公司,记者全程跟进,随警作战,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素材,从故事到人物、到网警的工作方式,都有充分的呈现。

社会效果

网警是最年轻的警种,网警的神秘面纱是首次揭开,从网络上的反响来看,读者首先从好奇心进入,再通过稿件认识了网警是一种什么警,网警的净网工作不仅是巡查网络有害信息,更重要的还是打击网络犯罪,对全国网安来说,也是首次如此深入、全方位、开放式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全媒体传播效果

人民网、腾讯、新浪、凤凰网、网易等新闻网站转载,网安总队根据稿件呈现的现场画面感,正在筹拍微电影。央视、重庆电视台跟踪稿件拍摄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