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流泪
“战争中,他替我牺牲了。他临行前嘱托:‘要是我被打死了,找到我的妈妈,说儿子没有尽到孝。’”
60多年里,高飞没向任何人提起这段往事,不愿提,更不敢提。每当想到张正其,他的心里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他经常会想,张正其比他大5岁,如果还活着,应该87岁了……
高飞认识张正其,是1951年的秋天。
1951年2月5日,14岁的高华煜到綦江隆盛镇赶场时,看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兵启事,没来得及和家里人说一声,身高、体重都达标了的他就报名入了伍。入伍那天,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高飞。
1951年中秋,高飞所在的部队渡过鸭绿江。同年9月,他被分配到180师医训大队,在医疗培训时,他认识了同是綦江人的张正其。张正其是三角镇人,高飞是隆盛镇人,两个镇相距仅十几公里。
老乡相见,格外亲热。高飞记得,在医训大队时,他们学解剖学没有骨骼标本,他就和张正其一起去捡骨头,然后拿到河边洗干净,用石灰水煮开消毒,再用铁丝串起来做成标本。
“他的笑脸我至今忘不了,他比我高点,大长脸,瘦高个!”60多年后,高飞回忆说,参军时他年纪小,只有14岁,听到炮弹声就怕,大他5岁的张正其就给他讲笑话,听着他的笑话,高飞就感觉和他亲近多了。闲聊中,高飞得知张正其结过婚,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
从医训大队毕业后,两人各奔东西。
1953年5月,高飞和张正其在战场上再次相逢!那时,夏季反击战役中的方形山战斗进入最激烈的阶段,高飞被抽调到539团2营卫生所,张正其正是2营6连的卫生员。
“那场战斗中,首长指示派3名卫生员前往3号环形阵地的前线包扎所,本来让我去,但临行前又来了电话,要我留下来写战斗总结,让张正其替我去!”军令如山,张正其随即就要出发,但他走出去两步,又退了回来,拉着高飞的手说:“要是我被打死的话,请给我家里写封信,想办法找到我的妈妈,说儿子没有尽到孝!”
高飞知道战争的残酷。1952年春节,高飞所在的180师539团上前线接防,突然遭遇敌机轰炸,防空洞被炸毁,高飞半个身子被埋在废墟之下。战友们将他刨了出来,而他身后,几名战友全部牺牲了。
“当兵必打仗!打仗必有死!”枪林弹雨之下,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我安慰他放心,卫生员不会牺牲的。”
“我等你凯旋!”
高飞说:“我俩握手告别,没想到那竟是永诀!”
当晚9时许,担架兵抬着一名伤病员到卫生所确认生命体征,“来的战士说是张正其时,我吓得笔落了,腿发软。一看,真的是张正其!”高飞拼命喊着张正其的名字,号啕大哭。在残酷的战争中,高飞唯一一次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