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卖小哥的日常
上午10点过,高顺用手机点开美团外卖系统,开始一天的接单。很快,系统派送了当天的第一单业务——一盒周黑鸭卤鸭舌,地址是袁家岗中新城上城。1994年出生的高顺,半年前加入美团外卖队伍,成为一名“自由骑手”。
在去取卤鸭舌的途中,高顺的手机连着响了两次,系统又派送了两单——三杯奶茶和六杯咖啡饮料,地点都在重医的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平均派送一单系统给我们的时间大概是35分钟,三单都在一个区域,现在过去时间很充裕。”对于高顺来说,这三单只是今天的“热身活动”,上午茶和下午茶都是派送小吃、水果和饮料居多。可是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饭高峰期,就可能出现“爆单”的情况,七八单外卖业务一起来是常有的事。
取完这三单餐,高顺的左右手都提着外卖袋。
“这么多,一个人拿起费劲吗?”
“这些还好,我前几天接了一个200元以上的大额订单,一家人点的餐,外卖的粥,盒子特别多。现在一家人点餐的也慢慢多起来了。”
“你每天要送多少单外卖?”
“至少40单吧。”
高顺说,他入行不算久,“跑单”不是最优秀的,目前为止最多的一个月拿了6500元。他一边说,一边把准备外送的餐整理后放进摩托车后的餐箱里。餐箱里有很多他自己准备的小玩意——空瓶子、小气垫,“这些随时能用得着,可以让餐箱保持平衡,不会晃来晃去。”
因为双手提的外卖太多,他把部分东西放在了旁边大哥的摩托车后排上,“绝对不能放在地上,就算没人看见,我也过不了自己这关。”从事这行之前,大专毕业的高顺在上海一家食品厂当工人,他对自己,对食品有着“天然”的严格。
最初,高顺只是单纯认为送外卖这个职业相对自由,不过现在他真正有些感到人们的吃饭和消费方式确实在改变,外卖似乎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有一天,高顺接了一单外卖送到党校家属院,“开门后竟然是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年人,我后来确认就是这位老人用手机下单点的外卖,我当时太吃惊了!”
还有一个雨夜的凌晨两点,他接到派单,一位男顾客在一家便利店点了外卖——面包、果粒橙和巧克力,冒雨送去之后,顾客在美团上打赏了他2.2元。
高顺不知道,明天还有什么小惊喜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