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 胸怀梦想 万里远航

太平门 胸怀梦想 万里远航

此前,15岁的邓小平在家乡四川省广安县读书。一天,他接到父亲邓绍昌从重庆捎来的信,让他速到重庆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1919年9月,邓小平从广安县东门口码头乘船顺渠江东下,抵达重庆临江门,作为自费生入读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以初中学历分在初级班。期间他除了认真学习外,还密切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投身到抵制日货的斗争中。

1919年11月,重庆警察厅长郑贤书以警厅名义,公开拍卖了用4000多元公款廉价购买的80多箱日货,激起爱国学生的愤怒,川东师范、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等1000多名学生到警厅示威,强烈要求郑贤书交出日货。这场斗争最终以当局被迫撤销郑贤书职务而告结束。这场热血沸腾的斗争,对邓小平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开始探索人生道路,并思考着如何改变祖国贫穷落后遭受欺辱的现状。

一年的学习结束后,经学校严格的毕业考试和法国驻重庆领事馆的口试及体格检查,最终合格的有83人。

1920年8月22日,是邓小平16岁的生日。父亲邓绍昌特意从广安赶到重庆,为他庆生,也带来了给他筹集的部分学费。重庆一面竟是诀别,到1936年邓绍昌去世,父子再未相见。

在渝中区下半城白象街路口通往长江边的路上,有一段残垣断壁似乎被人遗忘。这地方叫太平门,被称为重庆城“九开八闭十七门”的“第一门”。百年前,这里集中了许多洋行、中外商号,多个轮船公司也在这一带设立总部,成为热闹的轮船码头。如今,这里仍有部分石阶尚存,从气势上可想象其昔日的繁华。

1920年8月27日下午3时,天气炙热,气氛更热烈。83名重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临江门夫子池出发来到太平门,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登上吉庆号客轮,顺江东进,经上海转乘客轮前往法国,邓小平便是其中一员。

从夫子池到太平门只不过短短两公里的路程,但对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这群热血青年却是关键的一段人生路。胸怀鲲鹏之志的他们,从此开始了探索真理的万里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