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篇:甩掉“包袱” 重庆转型步伐愈加轻盈

除法篇:甩掉“包袱” 重庆转型步伐愈加轻盈

华龙网记者 黄军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正成为经济工作主旋律。1月16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为全市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重庆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新动向、新亮点?华龙网推出系列报道《重庆经济发展的“加减乘除”》,今日推出“除法篇”。

“二师兄”飞上了大数据的“风口”,养殖户不再担心供需失衡造成的猪肉价格波动。

354家煤炭关闭,全市煤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安全事故也大大减少。

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去年7家渝企挂牌上市,60家被列入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名单……

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重庆发展的背包愈加轻便,转型的步伐愈加轻盈。

农业去库存:打造全国最大“猪交所” 生猪买全国、卖全国

巨大的电子交易屏上,绿色的数字和红色的曲线不断地跳跃、变化,每5秒更新一次,数字动辄定格在上百亿。

你以为这是股票交易中心?错了,这是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大厅,俗称“猪交所”。

2014年5月,荣昌国家生猪市场上线,2016年交易量开始大幅增长。2017年,荣昌国家生猪市场交易额突破368亿元,成交量突破2630万头,占全国生猪年流通量8%左右,生猪交易范围覆盖全国。

“以前养殖户卖猪主要通过猪贩子,不但中间环节多,而且不少猪贩子收了猪却打白条,致使养殖户很长时间拿不到钱。”市场首席质量官代有兵介绍,国家生猪市场通过数字化市场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将市场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实现了生猪的“买全国、卖全国”。同时减少了生猪交易环节,通过第三方支付通道,双方交易完成即可结算到账。

通过猪产业的“接二联三”,荣昌畜牧产业不仅主导了国内生猪市场的定价权,还成为行业标准的制订者、畜牧产业的风向标。

就在上周,荣昌区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设生猪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将为生猪产业构建检测预警模型,为养殖户提供生产规模规划辅助,避免供需失衡造成的猪肉价格波动,帮助养殖户去库存,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突破。

煤炭去产能:两年关退354个煤矿 提前1年完成任务

“再见了,老伙计!”2017年11月22日,在中梁山南、北矿关闭验收复查现场,面对这个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矿井,老矿工肖显明忍不住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随着重庆煤监局对中梁山南、北矿关闭验收复查合格,2017年全市关闭10个煤矿的计划全部完成。至此,我市用两年时间关闭退出煤矿354个、累计去产能2348万吨/年,提前1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市的煤炭去产能3年目标任务。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2014年开始,我市大力推进煤炭去产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要求煤炭行业将加快去产能工作作为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治本之策来抓,这为我们全面提速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针。”重庆煤监局、市煤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为此,市政府成立了煤炭去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督导、区县主体、部门协作、乡镇盯守、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和科学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与各产煤区县政府和市级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同时,市级和区县分别出台了相关配套奖补政策,对主动申请关闭并验收复查合格的煤矿每矿给予600万元中央、市级奖补和区县自定的奖补。仅2016年,全市就关闭煤矿344家,去产能2084万吨,全部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

煤矿关闭,并不意味着“山穷水尽”。区县政府还对其不同程度给予用地、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有条件的煤矿因地制宜、寻找出路,千方百计帮扶煤矿企业转型发展。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煤炭产业结构,确保煤矿安全生产,2018年,全市预计再关闭退出煤矿5个、削减生产能力200万余吨/年,全面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全市煤炭行业安全生产。

企业去杠杆:7家企业上市融资49亿元 60家列入重点培育名单

为加大企业去杠杆力度,重庆鼓励工业企业直接上市融资,让全市规模工业资产负债率得到有效降低。

去年,我市共有6家企业登录A股,1家实现香港H股上市,募资额合计49亿元。市金融办还公布了三批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共有60家企业被纳入名单。

股转中心表现活跃,截至2017年11月,重庆OTC共有托管及挂牌企业1578家,累计为企业融资698.26亿元,实现股票增发融资23.27亿元,位居全国前列。重庆股转中心还推出了青年创新创业板,专为青年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的交易平台,在1月1日开业当天,就迎来了19家首批挂牌企业。

据了解,重庆还将推进工业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上市专项行动,力争2020年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00家。

重庆经济发展的“除法”篇,还表现在工业去库存、清理“僵尸企业”等方面。

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开发上市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本地配套等措施初见成效,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市工业产成品占流动资产比重8.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12.8天,同比减少1.3天。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市累计注销“僵尸企业”4.34万户,吊销3.45万户,市属国有“僵尸企业”392户,已处置269户。

不破则不立,有舍才有得,唯有做好“除法”文章,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让重庆转型步伐更轻盈。

作品标题 重庆经济发展的“加减乘除”系列报道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作  者 佘振芳 周晓雪 祝可 黄军

责任编辑 康延芳

刊播单位 华龙网

首发日期 2018-01-17

刊播版面 华龙网首页、“重庆”客户端、华龙网官方微博、微信等

作品评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定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且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为做好全市经济工作会的报道,助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华龙网从2018年1月17日开始推出《重庆经济发展的“加减乘除”》系列策划,聚焦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减少运行成本、创新驱动和供给侧改革四个主题,“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四个主题巧妙结合,整体策划吸睛亮眼。

经济报道一向“高大上”,如何写得接地气,是一个难题。这一系列报道,从个案、故事入手,丰富立体,娓娓道来。比如“大学生办微企2周拿执照,还获得3万元补助”“猪八戒网从佣金模式到深挖大数据,成长为西南地区独角兽”“荣昌打造全国最大‘猪交所’,生猪‘买全国、卖全国’”等,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采编过程

早在全市经济工作会召开前一个月,华龙网新闻中心经济小组就开始提前策划、寻找线索,经过一周左右的材料搜集、走访调查,捕捉到重庆经济的“加减乘除法”这一线索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寻找到了数据和案例。

会议召开前两周,记者开始走访各个区县,寻找案例素材。分别采访了创业者、企业、相关部门等,深入挖掘故事细节,并反复沟通核实。报道成稿后,还对其反复修改,让经济报道更具故事性、接地气。

社会效果

报道发出后,收到不少网友及行业人士的转发点赞,并得到了相关经济部门的认可,称“报道视角独特,发掘典范意义超强”,极大地提高了华龙网影响力。

全媒体传播效果

系列报道刊发后,反响强烈,被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包括人民网、网易、新浪、搜狐、凤凰、腾讯、中国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北青网、中国广播网等多家主流网站以及东北网、东方网、天津网、山西新闻网、红网各地方门户网站。

注:本作品同时获得“2018年1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