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车新闻后的“新闻”
2025年10月24日
“红旗”车新闻后的“新闻”
二十几年前,在一个城里人月收入才几百块钱的年代,一个农民居然花34万元买了辆代表中国形象的“红旗”轿车,当然是新闻,但其“新闻”并未就此结束。
正应了“欢喜不知愁来到”的老话。报道见报不久,税务部门找上门来——有这么多钱买车,必定偷税漏税。
“差点儿把我弄去关起!”回忆起此事,梁先才笑道,那时才办企业,作为农民真不知怎样纳税,幸好一位县领导出面,最终补交企业税款30万元才算过关。
但亦因红旗车新闻,梁先才业务勃兴,闻其名者纷至沓来。一位安徽合肥客商,专程到重庆四处打听梁先才的陶瓷厂,却久寻不得,到火车站准备打道回府。临上车前在站前买香烟,顺口向烟摊摊主打听了一句。“土窑‘烧’出红旗车的陶瓷厂嗦,在荣昌噻,从旁边的长途汽车站坐到荣昌的班车,一车就到了。”摊主的回答让这位客商喜出望外。客商由此一路顺畅找到梁先才,谈妥业务,从腰间扯出一条长布带,将里面裹装的现金5万元一股脑儿甩给梁先才,“尽管给我发货,收据都不用,我相信你!”梁先才按约发货,从此往来熟络。
记者开玩笑:“想不到我们的新闻帮你打了免费广告了啊!”
梁先才哈哈大笑:还不止这些呢。他说,有一次他开着红旗车到重庆联系业务,车行至菜园坝,遇到交警检查,让他亮证,他才想起出门太急,驾驶证、行驶证全都忘带了。交警见他一副农民打扮,严肃地说:“我可以怀疑你的车是偷的哟。”他急中生智解释道:你们没看《重庆日报》登的《土窑“烧”出红旗车》呀,就是我啊,不信你们去问报社的刘集贤。交警一愣,似有所悟,一挥手:“下次记得带证哈。”放行。又是一个“广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