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确实也守不动了
胡能志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六个孙子,算得上是儿孙满堂,“跟她比,我们很知足了。”
事实上,儿女们看他们老两口年纪大了,也开始发话,让他们别再守着这个厨房了。
“年纪大了,确实也守不动了,今年春节前,可能就要把房子退了。”胡能志环顾着屋内的家什,带着一丝不舍。不过让他略为安心的是,附近像他这样能借火做饭的还有好几家,都藏在小巷里。
有人拎着保温桶匆匆跟我们擦肩而过,想必记挂着病房里那等着吃饭的人。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家常味道,藏着人们对生的眷恋。
作品标题 抗癌厨房里的百味人生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佘振芳 冯司宇
责任编辑 康延芳 张译文
刊播单位 华龙网
首发日期 2018-02-01
刊播版面 华龙网首页、“重庆”客户端
作品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鼓励和要求记者深入基层,“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他曾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他说,“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而该篇新闻特写,正是媒体人“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并且展开深度调查研究的实例。连续追踪三个家庭,一个月内走访六次……从厨房到病房,走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只为更贴近真实,还原最真切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寒冬里的一抹暖意。
该稿件从78岁老人胡能志为癌症病人家属开的自助厨房为角度切入,以一道道家常菜为载体,串起了三个家庭的抗癌故事,面对病魔,他们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为了自己爱的人好好活下去。作者通过细腻柔软的文字,将三个家庭的悲欢娓娓道来,走心的叙述使读者有了极强的代入感,细节的场景描写是此篇稿件最打动人心的特质,读者仿佛也跟随着文字感受到当事人的心情。
采编过程
这篇稿件的采写并不容易,记者偶然间获取模糊的线索,然后来到肿瘤医院附近打听,从保安大叔到医院外卖红薯的大娘、水果店老板,最终找到了共享厨房的所在地,并连续追踪三个家庭,一个月内走访六次,从厨房到病房,走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只为更贴近真实,还原最真切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寒冬里的一抹暖意。
社会效果
这篇稿件带来了温暖和感动,但并不是此篇稿件的全部初衷,记者还希望通过这三个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感受到好好活着就是幸福,珍惜每一个当下。报道推出后,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许多网友自发转发,表示被深深触动。
全媒体传播效果
深度报道刊发后,“重庆”客户端流量近10万,并被搜狐、网易、新浪、腾讯、凤凰等多家主流媒体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