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飞

蝴蝶飞

邓林明每次来给吴家兄妹上课,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要去看看老伴,老伴长眠的地方,在临河对面的坡上。老伴去世后,他住到大儿子家,两代人,租来的两间小屋加一间厕所,面积顶多20平方米。他说,儿子搞搬运,早出晚归,很忙。他一个人,白天就翻字典看,或者把兄妹俩的作业拿出来看。

回一次新泉村,就像回一次家。

去老伴的墓地,田间小路,常人的脚程要走15分钟,邓林明走走歇歇,要40分钟。下午的毒太阳刺下来,地上的树叶干得没有一丝水分,踩上去,脆生生变成了渣。

穿过干涸的田,亲戚家的院坝,再穿过比人高的蒿草,全身沾满蒲公英一样的绒毛,老伴的墓地,背山面河。邓林明说:“你走了480天。你说好金婚以后,两个人一起走,结果你不讲诚信……”

不远处是新开发的景区蝴蝶谷,邓林明指着那边讲,春天的时候蝴蝶最多,停在人头上、肩上。他站着不动,看它们飞:“这里是个好地方。”

作品标题 40度高温,绑在摩托车上的八旬老人 两个残疾孩子在等他

参评项目 通讯

作  者 黄艳春 刘春燕

责任编辑 邹渝

刊播单位 重庆晚报

首发日期 2018-07-30

刊播版面 慢新闻APP

作品评价

作品调门高下笔低,以一对特殊适龄学生渴望知识为背景,刻画出八旬老人免费走教近4年的有温度故事。

导向正确、文字感染力强是作品另一个显著特征。

作品影响力广泛。难能可贵的是,抓住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特征。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均用头条对原文转载,国内其他知名新闻网站以插件或置顶的方式进行推送。由此,作品正效应带来的点赞量,仅以一个平台为便轻松过万,阅读量不到1小时就超10万。

采编过程

视频是现在传播渠道中较受青睐的形式之一。记者以“内行看门道”的初衷,在网络上偶然发现网友拍的老人给残疾学生补课短视频。播放结束,职业敏感传导到记者脑海的信息是这样,短视频没把此事的新闻点充分展现,人间温情也被一些无效信息淹没。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视频中的八旬老人。最初的沟通中,他的心地善良和对育人事业的执着,让记者嗅到了新闻素材挖掘的深度。

如何挖?记者像空气般存在他身边,记录他平常的每次艰辛送教,即从他离家那刻起直至授课结束全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采访的辅线是,记者对老人周边的信息同样挖掘,把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对这对适龄特殊学生的帮扶真实再现。

社会效果

大爱无言,作品衍生出榜样的力量。作品广泛传播报,老人的善举在当地默默影响和改变着村民。比如,有私家车主表示要跟老人保持联系,待老人每次从主城到镇上时,义务送老人去授课,让老人不再受把自己绑在摩托车上的艰辛和劳累,司机做此事分文不取;帮扶残疾学生家庭干农活的村邻较以前增多……

镇政府民政科对残疾学生的未来也提前谋划,确定了的帮扶方法是根据残疾学生毕业后需求,量身对其进行就业培训。

国内关注此事的网友很多,老人的善影响着不少人。

全媒体传播效果

在立足传统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作品对适合融媒体传播的视频进行了精心采集和后期制作。在重庆晚报“慢新闻”APP上,文、图及视频的方式受到众多用转发传播的行为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同时,作品还为上游新闻、华龙网等新媒体有效推送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官方微信,均头条推送作品文、图及视频。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等国内知名新闻客户端用插件形式着重展现,同时点对点向用户精准推送。

受作品感染力强影响,目前,中央电视台已派出摄制组正着手对老人爱心走教近4年的善举制作专题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作品推出不到一周,全网阅读量逼近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