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做给我吃,现在我做给她吃,天经地义

以前她做给我吃,现在我做给她吃,天经地义

为什么得病的是我的亲人?很多病人家属都想不明白。

“想这些有啥用?活下去最重要。”郑元嘀咕着,穿过狭窄昏暗的楼道,迈下台阶,出门往右,过天桥。他的步子迈得又大又快,我们几乎跟不上。

来到病房,郑元给妻子杨英支起小桌板,舀汤,盛饭。

汤舀得太满了,杨英斜了丈夫一眼,“哈板儿(重庆话:傻子)。”

“快吃吧。”郑元不以为意,又小心地问,“汤咸不咸?”

郑元去年刚学会做饭,以前他哪里会这个?

但是在四年前,一切都被改变了。

郑元至今无法忘记拿到妻子检查结果的瞬间,看着报告单上的“乳腺癌”三个字,他狠狠地吸了口烟,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

这个农村家庭里,一场抗癌战就此拉开序幕。

2014年年底,杨英做了手术,“手术还算成功”,当医生走出手术室拿下口罩说出这句话时,郑元的心落下了。“还好,还好……”也不知喃喃自语了多久,他才反应过来去看望虚弱的妻子。

2017年3月,杨英突然觉得左手疼痛无比,渐渐地手指也不那么灵活了,郑元心里升出一丝恐惧。6月23日,不安的郑元同老婆一起,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重庆肿瘤医院进行检查。

妻子被化疗折磨得胃口骤减,以前最不喜欢进厨房的男人开始看美食节目,还学会了下载到手机里边走路边看。“以前她做给我吃,现在我做给她吃,天经地义。”

让人犯愁的治疗费用,郑元很少跟妻子提起。之所以选择在外面煮饭,除了满足营养和口味,也是为了省钱。

她还这么年轻,大把的好日子在后面等着,怎么可能?

胡能志觉得,自己家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已经足够幸福了。

来自巫溪上磺镇的张丽却不信命。

10点刚到,张丽就提着一条白鲢鱼来了。鱼已在菜市场被小贩处理好,张丽娴熟地将锅烧热,倒入菜籽油,再放入猪油——张丽坚信,放两种油熬出来的鱼汤更鲜美,在做饭这回事上,似乎每个妈妈都有一套自己的秘诀。

女儿是去年在深圳查出得了宫颈癌。不甘心,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从未出过远门的张丽咬着牙,带着女儿来重庆主城求医。

浓白的鱼汤熬好后,张丽将饭盛好,准备去医院送饭。

由于医院床位紧张,叶兰欢被安排在六楼的走廊上,此时的她正在和老公视频聊天,笑得很灿烂,似乎一扫病房里的阴霾,看见母亲提着饭菜过来,她跟老公道了再见就挂掉了。

“又视频了?”“是啊,妈,他这会在休息。”

提到儿子,她有点喝不下了,掏出羽绒外套里的手机,点进了QQ空间,像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向我们晒起了自己的娃,“你看,这是去年过年我们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小家伙饭量好,长得好,大儿子最近不怎么爱吃饭,我老公就要假装凶他……”

一周后,我们再次见到叶兰欢时,她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笑容勉强,完全失去了上次的神采。“这才刚开始呢。”张丽站在一旁喃喃自语。隔壁床的老人做了一次化疗后因忍不了痛苦,央求医生将下一个疗程推迟。

离开医院时,张丽跟我们聊起了前一晚女儿的囊肿切除手术,“还要住多久的院?之后还会有手术安排吗?多久才能正常进食?”一连串问题涌到了张丽的喉咙口,可是看到医生疲惫的脸,她又咽下了。“听说那天一共有41台手术,我女儿正好是最后一台,我虽然脑子笨没读过书,也不想给医生添麻烦。”张丽叹了口气。

女儿刚做完手术没法进食,加上临近春节,肉菜都在涨价,张丽也歇了做饭的心思。一想到昨晚手术前医生问要不要镇痛泵缓解疼痛时,女儿一口拒绝,只因要多花600元,张丽就觉得心酸,她擦擦眼角,“日子还长着呢,每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多节约一点,就是她的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