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记者赴京细探“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重庆日报记者赴京细探“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

日前,“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展。重庆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全国的画卷中?11月16日,记者前往北京,为重庆市民一探究竟。

此次展览包括6个主题内容展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一路走来,记者在镜头里找到不少重庆的发展成就和变革缩影。

走进第二展厅“壮美篇章”的“开放合作共赢”单元,一个大型的中欧班列线路图沙盘吸引了记者注意,仔细一看,其中就有中欧班列(重庆)。解说员介绍:中欧班列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截至2018年9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超过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4个城市。

在第三展厅“关键抉择”,一幅重庆夜景照片挂在墙上。这张照片意义重大,下方写着“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走出第三展厅,外墙上展出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部分优秀美术作品。重庆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油画《父亲》冲击着观众们的视觉,不少观众掏出手机翻拍这张油画。

第四展厅“历史巨变”中有呈“品”字状的三块屏幕,主办方设计了一个“榜样的力量”互动环节,让观众与“改革开放以来100个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员代表”合影。在第一排,记者见到了重庆市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善祥的名字。

连接第四展厅与第五展厅的是“大美中国”影像长廊。走进这里如同走进“时光隧道”,“和谐号”驶过后,记者在缓慢滑过的照片中找到了“重庆奉节白帝城和三峡瞿塘峡口”,这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精彩瞬间。

更让观众们连呼“太美了”“震撼”“漂亮”的,是绵延数十米、满屏展示的“长江经济带之重庆洪崖洞”。这是两个24小时延时摄影视频,一边是充满立体感和层次感的渝中半岛,一边是雄伟的千厮门大桥和壮观的江北嘴。白天云卷云舒,夜晚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在第五展厅“大国气象”中,记者一举找到了8个重庆元素——

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单元,三张重庆照片分别是:西南铝业环件生产车间、重庆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流量仪表智能生产线、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车间中的职工正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场景,他们分别代表着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迸发、企业政治优势充分发挥。

再往前走,实现中欧国际货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的果园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黑山谷农村公路,中国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中国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三峡重庆库区生态茶园,中国第一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年均产能达100亿立方米的涪陵页岩气田,向观众讲述着重庆经济社会建设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