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之下,取名“猪八戒”
朱明跃还是离开了酉阳,来到《重庆晚报》,做时政新闻记者——继续着他的老本行。他全身心扑在采访上,白天,他真的一门心思这样,当夜晚来临时,他在做什么呢?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白日与黑夜存在不同的法则。白天朱明跃完成传统媒体工作,晚上醉心于新媒体。那时的新媒体汹汹而来,新旧媒体两大阵营中的有些个人像小区两排正对屋子里的两条狗一样狂吠。朱明跃可不在乎他们的叫声。他只遵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博客,在2005年大行其道,似乎要颠覆一切传统媒体,他也准备这么干。“我也写了一段时间博客,建了一个博客站。”朱明跃说,他发现博客不可能颠覆什么,它纯粹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在那里自说自话,什么也颠覆不了,它的商业模式和报纸差不多,依旧是“流量+广告”模式——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报纸一直这么玩的,并且玩得还要更彻底、血腥。
不能把脏水和孩子都倒掉。博客不行,并不能代表新媒体不行。什么样的新媒体可行,什么样的新经济模式有机会?
看看当时的互联网版图。朱明跃发现,除了新闻资讯类、社交聊天类,就是电商——淘宝和易趣打得如火如荼,当当的书卖得风生水起,京东不在中关村摆点开始网上卖电器。他想,电商做得雄雄壮壮,未来服务业必然比第二产业要火,为什么没人搞互联网服务业?难道这是无人区?
不。早已有人被服务业的这块“未来蛋糕”深深吸引,且探索有之,朱明跃后来得知,包括猪八戒这个名字,也是别人探索失败后丢弃的。要是朱明跃当时了解这点,或许他可能因为这一已有的失败而止住自己的脚步。那“猪八戒”可能真的石沉大海了。
人们所看到的往往是冰山一角。
那真是互联网特别绚烂的年代,你真的还记得吗?是的,朱明跃记忆犹新,个人站长大行其道,草根站长盛行,“我有一帮朋友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包括一个叫华军做软件下载站的,昨天我们还联系了,他依旧在江苏下面的一个县。”
朱明跃想冲进“无人区”。他自学编程,设计网页。他现在记不清,究竟在2005年夏季的哪个晚上,设计出了猪八戒网的第一个版本。
这是一粒新种子,谁能想到10年后它会长成参天大树呢,否则,该在种子的旁边写下它诞生的具体日期。
好吧,这粒种子总该有个名字,并且,上传到虚拟空间,必须注册域名。
什么名字?朱明跃没料到他想好的名字全被用了,一气之下,自己不姓朱吗,猪八戒该没人注册吧,结果一查,zhubajie.com也被注册了,但是,zhubajie.com.cn还没有。“我立即把它抢注下来。”
朱明跃后来发现,这个域名本不属于他,“是潘石屹的。”
猪八戒原来是潘石屹早早的一个梦想。这多么不可思议,似乎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了不起的事物总有更了不起的幕后。朱明跃讲起这段往事,爽爽朗朗笑了。
“潘石屹当年开发长城脚下的公社时,梦想给他的业主搭建一个生活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就叫猪八戒。业主家里需要什么,就找猪八戒,让猪八戒直接把东西送到家,这个梦想在今天看来太简单了,但在2003年的时候,它太超前,太乌托邦。所以,他的梦想死了,域名也忘记续费,就掉了下来。我记得,在我注册的时候,它刚掉下来。”
一个发光的苹果掉进了朱明跃的兜里,不知是否是先砸到了他的头再落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