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史瞰:法律史学研究七十年
以“法律史学研究七十年”为主题,张晋藩等七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回顾与点评了七十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的发展。张晋藩《中国法律史学七十周年回顾展望》将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指出1976 年6 月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确定中国法制史的对象是一元的,即“法制”而非“国家加法制”;其研究不断扩大和细化,形成了诸如法制文化史、法制文明史、比较法制史、断代法制史、专题法制史等,并且开始走向世界。他认为,法制史学的发展要尊重传统、发展传统,激活其中有价值的民主性因素,将其融入现实的国家法治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肃清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坚定走中国特色法律史学道路。
刘海年《回顾与展望:七十年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与新发展》,在充分肯定过往七十年法律史学发展的前提下,认为法律史学者要明晰目前取得的成就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强调法律史学要进一步加强史籍中法律文献梳理,加强对法律史料的研究,重视运用历史文献和文物中的法律史资料,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使研究成果符合或接近历史实际、更加科学,深挖史籍中的法律文献,从历史的维度探索当今的前进方向,走稳中国法治建设之路。段秋关《重研史实,重述法史,重建史识》就新时代中国法律史学发展的领域、问题与方法提出了三点意见:应趋向纵深,开拓新领域;质疑成说,重述法史;潜心研讨,重述史实。
范忠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法治资源及今日传承体系建设》认为,中华民族五千余年来一直在追求着良善规则之治,炎黄老子敬天亲民的自然法治思想、儒家礼兴乐盛的礼法之治思想、法家威迫从善的刑法之治思想、汉儒天人合一的德法之治思想、明末清初启蒙派“公天下之法”的法治思想蕴含着法治理想的基本理念,存在着助益法治制度构建方面的基因;现代化的法治中国建设不应完全摒弃传统法律文化,而应着眼于“法制中国化”,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中汲取诸如“死刑犯人道待遇”“法定继承特留份”等优秀基因。
此外,李力《七十年来金文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系统回顾了自1980 年以来中外学术界对金文法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成果。钟盛《中国法律史学界的法律文化研究回顾》对七十年来中国法律史学界的法律文化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王宏治《略评70 年来国内出版的几部中国刑法史》对七十年来“中国刑法史”相关著作进行了精准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