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农文化的传统
西岐是周族先人的隆兴之地,周人始祖“后稷”就是以擅长农事而著称。[4]周人擅长农事,西北陇原开发较早,这些都为秦人留下了宝贵的农业文化积淀。而农业是所有宏图霸业的基础,只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担负起一个国家的强国梦想。那么,秦国作为一个后进的诸侯国,它的农业基础又是如何呢?
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秦国的农业即已有大的发展。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5]
秦国只有在自己有余粮时才可能赈济邻国,而且还是车拉船运,从秦国都城到晋国绛城一路绵延不绝的壮观景象,史称“泛舟之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秦国当时的粮食储备数量可观,没有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能力是绝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