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新时代政治学人的“学术情怀”

结语:新时代政治学人的“学术情怀”

“情怀”作为学术研究的真精神,对其的探讨注定会对学术研究者们起到非常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这种情怀,实际上是研究者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行为风尚和价值追求。对于显性的政治学来说,政治学人更要用学术书写家国情怀,通过追求崇尚学术精神,树立治学情怀,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将个人理想和抱负与国家、社会以及时代赋予的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无论从王宗礼教授等的《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这一重要研究成果来管窥,还是他30 年的教研历程来回顾,都体现着政治学人蕴含的对家国的深沉挚爱。学术研究的本质是探求真知、真理及未知,实现知识再造和创新。但学术的思想性、科学性、探究性等特质,决定了学术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孤寂的并且是艰辛的。王宗礼教授等的《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的独创性成果,一方面,来自于他作为政治学人的仰望星空、心怀高远,在成就“大我”中完善“小我”;另一方面,又奠基于他作为政治学人的脚踏实地、低调为人,在做好“小我”中体现“大我”。这对于我们年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学术研究状态、宝贵的学术活动体验,更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学术情怀”。

【注释】

[1]作者简介:侯万锋(1977—),男,甘肃省宁县人,现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政治学、政治社会学、农村政治学及地方治理研究等。

[2]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 页。

[3]丁志刚:“政治学视野中的西北问题——国家政权系统与西北地区治理”,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5 期。

[4]王勇:“共性与个性: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载《人大研究》2008 年第1 期。

[5]杨平:“对西北乡村农牧民政治参与的思考”,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 期。

[6]张文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的社会后果分析”,载《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 年第5 期。

[7]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6 页。

[8]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8 页。

[9]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 页。

[10]杨龙:“中国经济政治的空间分布”,载《学术界》2003 年第1 期。

[11]童中心:《失衡的帝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82 页。

[12][美]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胡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105 页。

[13]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1 页。

[14]李景鹏:《权力政治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85~92 页。

[15]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年版,第508 页。

[16][美]杰克·普拉诺等:《政治学分析辞典》,胡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107 页。

[17]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91 页。

[18][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第24页。

[19]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2 页。

[20]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8~19 页。

[21]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9 页。

[22]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32~333 页。

[23]科学的基本规定性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定的。他认为,能够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事物必须具备“普遍的”和“永恒的”特质。但科学及科学的特征究竟是什么,一直难有定论。1987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认为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4][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上卷),竺乾威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1 页。

[25]王振海:“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载《政治学研究》2000 年第3 期。

[26]马苹:“政治学方法论的体系结构解析”,载《理论界》2014 年第5 期。

[27]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1 页。

[28]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0 页。

[29]贺金瑞:“当代中国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探”,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