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代意义

三、时代意义

《农牧政治》一书研究和成书时间是20 世纪90 年代,从其研究地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来说,对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当前来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从国际上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民族分裂主义势头上升,西北地区亦面临挑战。从国内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对于西北农牧民地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管理,需要了解农牧民的真实政治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农牧政治》一书深入分析了西北农牧民的政治人格、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隐性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等显性政治行为,建议一方面倡导国家大力发展西部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满足群众的正当需求,另一方面提出对非法群体政治行为应当防范和控制,才能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稳定。这为国家近20年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了参考,也反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充分显示出该书的时代价值。

从当前看,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现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制订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尤其是西北农牧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更为紧迫,书中就加强农牧区基层政权建设,加快西北地区特别是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做好宗教管理、引导农牧民适应现代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富有洞见性的建议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应在借鉴书中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西北农牧民地区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使农牧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农牧区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释】

[1]作者简介:郭忠宁(1985—),甘肃正宁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 页。

[3]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7 页。

[4]俞可平:“中国政治学的主要趋势(1978—2018)”,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5 期。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17 日。

[6]倪星:“面向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形成真成果——‘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政治学研究》2018 年华南地区中青年作者座谈会综述”,载《政治学研究》2018 年第4 期。

[7]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7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