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仍然是法律检索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致于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针对该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主题报告教学法
主题报告教学模式是在讲授完法律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法律文献存在的样态及其特点的部分内容后,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法律问题,通过PPT 展示自己制作的法律文献目录的过程,通过法律文献目录分析自己选题的原因,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有关感受的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还设计了评论环节,挑选一些学生从法律文献目录的制作格式、分析问题的逻辑结构、学术规范、选题的意义阐述等方面对主题报告人进行评议,提出修改的建议。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在校的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调动了其研究问题的兴趣,有50%的学生的选题十分新颖,而且通过制作法律文献目录对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有着较为清晰而系统的把握。其不足之处在于每个法律硕士研究生同学均做主题报告,耗时较长,在报告过程中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后改进的措施是将学生分为10 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 个人,令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主题报告,同时更换教室,改变过去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做法,把主题报告安排在只有多媒体的教室中,将教室中的桌椅摆成圆桌形状,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对于法律检索课而言,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有关中外法律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使用了该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检索相关的法律论文、法律著作、法律条文等法律文献。检索之后,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不同的检索方法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相关法律文献目录的制作方法、法律文献目录的分析方法、中外法律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总结中外法律文献数据库的特征,其本质相当于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某个问题检索的实验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法律文献目录制作方法的把握和法律文献目录作用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中外不同数据库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方式对某一个法律文献检索问题进行探究式、引导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设计若干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进行,从而使讨论的问题更加具体、生动和明确。
在法律检索种类问题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依检索内容将法律检索种类分为概念检索、法条检索、案例检索、科研检索四大类,依照检索手段将法律检索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大类。然而无论哪一种检索均需要从检索问题中分解出“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扩大检索的范围,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法律文献资源。如将所有的社会法文献检索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对社会法进行分解,除了可以析出“劳动合同”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公益诉讼” “劳动争议” “劳动人事仲裁” “保险纠纷” “劳动人事纠纷”“劳动局”等,还可以分析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词。针对其他类型的检索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检索的目的,然后依据目的挑选法律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的方式。
在实施讨论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的提炼非常重要,而且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因此,教师应当对学术界相关研究现状和社会生活热点进行密切的关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基础、扩大自己的问题视野,而且应当大量实行讨论式教学,以问题讨论提高学生析出“关键词”“主题词”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