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政治学学科特征与综合分析范式的引入
国内外学者对“科学”一词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界定。概括起来,“科学可被认为是通过一定方法和途径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系统知识”。[23]科学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探究,它所揭示的是自然现象与客观规律。二是知识性。科学是解蔽、去伪、求真进而创设理论和定理的行为,是丰厚的知识累积。三是系统性。科学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四是可验证性。科学可以接受检验和确证,既可被证实,也可被证伪。五是可预见性。科学具有时空上的可逆性和反演对称性,可从已知预见未知。政治学是不是科学?政治学是什么样的科学?这是政治学研究者必须关注的最基础、最前沿的问题。正如德怀特·沃尔多所说:“……自从政治研究获得自我意识之后,对这样一些问题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着。”[24]较之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似乎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社会科学的各学科较之人文科学离实证、计量、统计等纯科学的方法似乎更近一些。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对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介入更早也更充分,这些学科研究对象的特征决定了类似实证的方法似乎更容易被接纳。事实上,“政治学知识的系统性、积累性和很大程度上的普遍性、客观性、可验证性已经为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25]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任何学科独有且较为显著的特征。“在政治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本体论、认识论、研究范式和技术方法)中,前三者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整套认知与手段,带有世界观和哲学的背景,更为宏观、间接和深刻。但这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只是方法论的不同层次,它们互相交叉,而不是截然分开。在一个大的研究范式下,各种具体方法可以综合使用。”[26]王宗礼教授在对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并不拘泥于某种具体方法,而是根据揭示研究对象的需要而灵活地加以运用。他认为,农牧民的现实政治行为不仅应当从现实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中去寻找,而且应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去寻找;不仅应当从可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中归纳、描述,而且还应当从其人格模式去演绎;既要注重其实证描述,又要注重概括分析。[27]一方面,他指出,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政治行为研究方面发现了一套“纯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西北地区农牧民政治行为问题有重要的启迪。“行为主义政治学所倡导的社会调查方法,如计量法、访问法、观察法等具体方法,仍然是我们研究政治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28]另一方面,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阶级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贯彻在其中的总的方法论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它首先将人看成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分析人的阶级归属,并将人们政治行为的动机与物质利益原则联系起来。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不同,因而其利益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就导致了人们政治行为的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研究农牧民政治行为提供了总的指导,同时也为我们整合其他方法提供了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