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的文明未来
小小心儿大世界,和和气气邻里连;
法律政治家家通,幸福欢歌代代传。
在本书的问题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别人对你有错,你会不会宽容?你对别人有错,你会不会赔礼道歉?”[10],涉及保护自己的利益,臣民们的回答是“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打官司,因为‘乡里乡亲的,撕破面子不好,还是讲和气好’”[11],普通话解释为“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拉下脸来咄咄逼人是不好的,还是和和气气的好”,而草民们的回答是“哎,要是人家腰杆子硬,我惹不过,那就忍了算了”。[12]普通话解释为“唉(叹气的语气词),如果人家势力强硬,我又没有能力与之相抗衡,就只能忍着了”。由此可见,人们的法治意识也相当淡漠,面对相似的事件是能忍则忍、委曲求全。而如今,人们做到了真正的有理有据,遇事找官,每一次的下乡调查中,大家都是有什么说什么,积极反映自己的不满与困难,领导们也改变了以往的官架子作风和“嘴行千里、屁股在家里”的工作态度,而是跟乡亲们说上了大白话,求真务实地走群众路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积极地予以解答,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同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建立了和人民群众友好互动的新局面,为保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那些私底下解决不了的事情,大家也不再觉得邻里撕破脸是一件难为情的事,而是打起了官司。虽然打官司会让彼此的关系暂时僵化,但是只要把事情解决了,各自维护了自己权益,大家就会引以为戒,不再贪婪地侵犯别人的权利。有了法律意识,大家积极地学法守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久而久之,人们的法治意识逐渐加强,文化素质也逐渐提升,也就逐渐具备了一个文明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大白话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语言形式,而且增添了交流的亲切感和现场感,更为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添砖加瓦,彰显了民族凝聚力。邻里乡亲的大白话、官员们的大白话都无不表露着简单、平易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体现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注释】
[1]作者简介:邵吉梅(1993—),女,甘肃金昌人,西北师范大学2017 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2]徐时仪:“语言接触与汉语文白转型探论”,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年第5 期。
[3]李小玲:“白话现代主义对中国民间文学学科本土化的启示——兼及对日常生活概念的反思”,《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5 期。
[4]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2 页。
[5]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3 页。
[6]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7 页。
[7]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9 页。
[8]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54 页。
[9]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83 页。
[10]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2 页。
[11]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3 页。
[12]王宗礼等:《中国西北农牧民政治行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