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的优渥

(二)自然条件的优渥

中国西北的土地大部分是黄土,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泰山、鲁山连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原生黄土又以黄河中游发育最好,主要是在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和河南西部。而陕西及甘肃东南部正是秦人在春秋时期的主要聚居地。冀朝鼎先生曾提出了西北高原的黄土具有“自行肥效”的观点。他还援引了当时国外研究成果予以证明:

即使我们拿比丁(文江)博士所指的殷朝还晚一些的周朝(公元前1050~公元前256 年)的情况来说,整个发祥地依然没有越出关于古代中国领土的这种特殊地貌的描述,是了解灌溉事业对于中国农业的重要意义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其秘密就在于黄土与水分相结合之后所呈现的特殊性质……由于黄土中含有丰富的苛性钾、磷与石灰,一旦加入适当的水分,它就成了极其肥沃的土壤。由此,中国北平的燕京大学前地质学教授C.B.巴伯(Bar bour)曾断言:“因为中国的黄土有着很高的石灰成分,而且其肥效是绝然无疑的,所以,水分的供应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了。”[6]

西北黄土高原的丰腴,无私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先民,周人在这里默默深耕,为西出陇原、问鼎中原积蓄力量。经过周人世代开发,到秦人入主时,其可耕地规模已是蔚然可观,粮食产量稳定递增,这才会出现上文的“泛舟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