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秦国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在进入战国后,通过变法,合理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将秦国军民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发达的农业为秦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饶的财政收入又使秦国得以发展更为高效的行政和军事系统。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不仅是拥有一支“虎狼之师”,更是拥有当时最优秀的财富配给机制。战争,从来不是单一的暴力艺术,而是考量一个国家对其社会资源掌控能力的具体表现。秦国统一中国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合力的共同作用。
但必须指出,秦国的发展是一条追求功利的畸形模式。它将全国上下都捆绑在“农战”国策上,人民只能通过不断劳作或出战来换取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要么多产粮食,用余粮换取相应爵位,以减轻赋税徭役;要么就征战沙场,用勇气和生命去换取相应爵位,以得到赏赐和减免劳役。除此之外再无出路;对于各级官吏,尤其是基层官吏,秦法密集严苛,必须事事躬亲,稍不留神就会渎职受罚,想来心理压力应是极大。这种集权模式,国家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压榨都达到了极致。在战时尚且可以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释放社会压力,一旦进入承平时期,失去了泄压机制,高强度的压榨,只会令社会经济彻底崩溃,而且行政效率越高,崩溃越快。巨大的社会财富被集中到君主手中,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也有滥用民力挥霍财富的巨大危险。秦二世而亡,正是因为不恤民力,恣意妄为造成的。
《史记·郦生列传》载郦食其云:“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汉高祖元年,刘邦从咸阳还军霸上,秦民持牛羊酒食献享汉军,刘邦为了取悦民心,说:“仓粟多,不欲费民。”可见秦在霸上一带也储存着粮食。[44]
秦朝灭亡后各大粮仓都还剩有大量存粮。当山东民反时,秦人也舍弃了自己的国家。可见,一个王朝即使再富裕,如果不体恤百姓,迎来的终将是被无情地抛弃。应以秦为鉴,合理发挥法治作用,真正为民谋福,爱人者,人恒爱之。
【注释】
[1]作者简介:常少华(1982—),兰州大学法学院2017 级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本文获得第九届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有奖征文大赛二等奖。
[2]《系年》:“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成王屎(践)伐商邑,杀彔子耿,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危(卫)。周室既卑,平王东迁,止于成周,秦仲焉东居周地,以守周之坟墓,秦以始大。”
[3]《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
[4]《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5]《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6]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商务印书馆2014 年版,第19 页。
[7]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23 页。
[8][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59 页。
[9]转引自刘学堂:“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的发现与研究综述”,载《中国文物报》2017 年9 月22日,第6 版。
[10]本组数据转引自呼林贵:“陕西发现的秦农具”,载《农业考古》1988 年第1 期。
[11]转引自邵安定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金属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载《文物》2015 年第10 期。
[12]《商君书·画策》。
[13]《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14]《孟子·万章下》。
[15]《商君书·画策》。
[16]《史记·六国年表》。
[17]《史记·商君列传》。
[18]W.H.Mallory:China:Land of Famine,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1926,p.148.
[19]高敏:“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土地制度”,载高敏:《云梦秦简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51 页。
[20]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65 页。
[21]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77 页。
[22]《史记·商君列传》。
[23]本文所列秦法,如无特别注明均为1975 年湖北睡虎地秦墓出土秦简所载内容。
[24]《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
[25]吴梓林、郭长江:“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载《考古》1962 年第6 期。
[26]刘庆柱、李毓芳:“秦汉栎阳城遗址的勘探和试掘”,载《考古学报》1985 年第3 期。
[27]刘庆柱、陈国英:“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载《文物》1976 年第11 期。
[28]陕西省临潼县文化馆:“秦始皇陵附近新发现的文物”,载《文物》1973 年第5 期。
[29]韩伟等:“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载《文物》1985 年第2 期。
[30]秦俑考古队:“临潼郑庄秦石料加工场遗址调查简报”,载《考古与文物》1981 年第1 期。
[31]王震亚:“从云梦秦简看秦的经济立法”,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6期。
[32]《战国策·赵策一》。
[33]陕西省临潼县文化馆:“秦始皇陵附近新发现的文物”,载《文物》1973 年第5 期。
[34]《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35]《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二》。
[36]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商务印书馆2014 年版,第91 页。
[37]《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
[38]《汉书·沟洫志》。
[39]《史记·货殖列传》。
[40]《史记·高祖本纪》。
[41]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壹),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42 页。
[42]《商君书·垦令》。
[43]《商君书·徕民》。
[44]吴树平:“云梦秦简所反映的秦代社会阶级状况”,载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10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