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新时代,第一哲学的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身份认同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内涵。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命题,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重大命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身份认同第一哲学的构建是从“等级人”走向“平等人”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自信的发扬光大,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全国人民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我们已经看到第一哲学这个新颖的话语对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身份认同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表达。对中华民族国家意识身份认同的这个哲学表达,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世界的独特性、丰富性和独创性,也反映了新时代需要建立一个更能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
【注释】
[1]作者简介:王瑞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10 年版,第36 页。
[3][德]胡塞尔:《第一哲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 年版,第36 页。
[4]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年版,第22 页。
[5]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年版,第22 页。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7 年7 月2日。
[7](清)戴望:《颜氏学记》,刘公纯标点,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99 页。
[8]习近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载《人民日报》2014 年9 月30 日。
[9]《孙中山全集》(第2 卷),中华书局1981 年版,第2 页。
[1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年版,第231 页。
[11]周文玖、张锦鹏:“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辩论的考察”,载《民族研究》2007 年第3 期。
[12]周文玖、张锦鹏:“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辩论的考察”,载《民族研究》2007 年第3 期。
[13][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度迁之缘起的研究》,闫佳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104 页。
[14][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度迁之缘起的研究》,闫佳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342~344 页。
[15][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度迁之缘起的研究》,闫佳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88 页。
[16][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 页。
[17][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 页。
[1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 页。
[19][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 页。
[20]曾毅:“超越韦伯主义国家观——从亨廷顿到米格代尔”,载《教学与研究》2016 年第7期。
[21]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大陆讲学、答疑和讨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年版,第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