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律层面

(四)法律层面

国际社会上对于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国际公约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出台的相应的法律和实施细则,从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制基础已初步具备,但相关规定多散见于各法律法规中,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体系,并且规定过于原则化和模糊化,缺乏有关未成年人人格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内容仍存在法律漏洞。因此应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同时,促进我国国内法制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同时,辅之以相应法律配套实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等,确保上位法的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应鼓励地方出台具有针对性且特色化的法规规章等,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此外,目前教育行业混乱,市场中涌现大量家教、教育辅导机构、远程视频辅导等教育资源,对这些新兴的教育方式及教学形式,立法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以保障行业的正常发展。

【注释】

[1]作者简介:时溪蔓(1994—),女,兰州大学2017 级民商法专业硕士。

[2]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序言”第Ⅰ页。

[3]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12 页。

[4]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27 页。

[5]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13 页。

[6]刘德良、杨飞:《网络时代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13 年版,第15 页。

[7]刘德良、杨飞:《网络时代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13 年版,第23 页。

[8]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247 页。

[9]李婧:“重症新生儿的生命权保护”,福建师范大学2012 年硕士学位论文。

[10]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版,第398 页。

[11]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292 页。

[12]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648 页。

[13]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551 页。

[14]温慧卿:“未成年人性权利法律保护的诉求与体系构建”,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 年第4 期。

[15]温慧卿:“未成年人性权利法律保护的诉求与体系构建”,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 年第4 期。

[16]吴奕锋:“论侵害未成年人性自主决定权的特别时效制度——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91 条”,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 年第1 期。

[17]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儿童保护制度建设研究——目标、策略与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