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曲棍球运动的起源
软式曲棍球英文名为Floorball,在国内又被称为旱地冰球、地板球、福乐球。作为一项新兴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软式曲棍球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最早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莱克维尔地区(Lakeville,Minneapolis)塑料制品工业比较发达,工人在业余时间经常制作各种塑料玩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设计并生产出一种类似于曲棍球、带有拍头的塑料球杆。闲暇时光,工人就使用这种球杆进行类似于冰球的体育活动,该运动深受大家的欢迎。工人们在游戏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形成了相应的规则。为了方便推广这项运动,他们将这项运动命名为地板曲棍球,注册了Cosom品牌并生产出各式塑料球杆以及与运动相关的产品(图13-1-1)。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Cosom地板曲棍球便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流行起来。

图13-1-1
1968年,Cosom塑料球杆被引进到瑞典。瑞典哥德堡人卡尔·安维斯特(Carl Ahlqvist)去荷兰旅游时,在玩具店里购买了几根Cosom塑料球杆。当时,他觉得拿这些球杆玩耍时肯定比较好玩,于是就把这些球杆带回了瑞典。回到哥德堡,他和学生们经常一起打球,并从中发现了很多乐趣。几年后,卡尔成立了一家专门生产塑料球杆的公司,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开始了软式曲棍球推广之路。尽管卡尔将软式曲棍球带进了瑞典,但并不能说是他发明了软式曲棍球,因为当时的软式曲棍球仅仅还是个雏形,缺乏完整的竞赛规程,场地也没有进行标准化,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软式曲棍球真正的兴起还得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6年以来,瑞典的学校普遍都开展了软式曲棍球的教学课程,而且学校都提供相应的器材。当时,萨拉市一位名叫克里斯特·加斯特瓦松(Christer Gustavsson)的高中生平时由于兴趣,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打软式曲棍球,但也仅限于兴趣爱好。高中毕业后,克里斯特计划为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做点事情。于是他召集了一些好友在家里开始制订一些软式曲棍球的竞赛规则,例如扩大了球场的范围,增加了更大的球门,增加了专职守门员等,进一步将软式曲棍球规范化。有了统一的竞赛规程,小伙伴之间就按照既定的规程开始了软式曲棍球比赛。开始是在好朋友之间,慢慢地推广到全市范围。随着竞赛的逐渐规范,各级比赛不断增多,这项运动在萨拉市大获成功。1979年9月21日,在萨拉市成立了瑞典历史上第一支,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专业软式曲棍球俱乐部“萨拉软式曲棍球俱乐部”。随着软式曲棍球在瑞典的开展,很多业余俱乐部逐渐转为职业软式曲棍球俱乐部(图13-1-2)。

图13-1-2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是瑞典软式曲棍球运动的开始时期,那么80年代就是瑞典软式曲棍球运动的发展时期,90年代瑞典软式曲棍球运动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600家软式曲棍球俱乐部,大约有9万人参与软式曲棍球这项运动,其中三分之一是青少年。这给瑞典软式曲棍球运动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