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式第二级

三、瑜伽体式第二级

1.坐姿类

平常坐。山式坐姿。屈左膝,将左膝抵于会阴处,屈右膝,将右脚放在左脚前方,右脚跟贴近左脚背;目视前方。双脚可交替位置。

2.前屈类

增延脊柱伸展式。山式站立。双臂从两侧上举,上臂靠近双耳,掌心向前;延伸脊柱,髋屈曲,双手抓住脚踝,保持躯干伸展;目视下方。

3.后展类

(1)人面狮身式。俯卧。双手放在头两侧,指尖和头顶在一条直线上,肘内收,严实地面,头和胸腔抬起,上臂与地面垂直,目视前方。

(2)新月式。金刚坐。跪立,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双手置于前脚两侧,后侧腿膝盖脚背着地,髋前移下沉;双臂经身体两侧向上抬起至头顶合掌,脊柱充分延展;目视前上方。

4.侧弯类

(1)三角伸展式。山式站立。双脚分开,约两肩半宽,右脚向右转90度,左脚内收15度到30度,两肩侧平举;躯干向右侧延伸弯曲,右手掌置于右脚外侧地面,左臂上举,两臂成一直线垂直于地面;目视上方指尖。

(2)侧角伸展式。山式站姿。双脚分开,约两肩半宽,右脚向右转90度,左脚内收约30度,两臂侧平举;屈右膝,躯干向右侧延伸弯曲,右手掌置于右脚外侧地面,左臂伸展与躯干成一直线;转头,目视前方。

5.扭转类

(1)半三角扭转式。山式站立。两腿分开,约两肩半宽,两手侧平举;髋屈曲,左手置于胸部正下方撑地,左臂垂直于地面,延展脊柱,右臂带动脊柱向上方扭转;目视右手指尖方向。

(2)直角扭转式。山式站立。两脚分开,略比肩宽,双手体前十指交叉、翻掌向外,两臂举至头顶上方;髋屈曲,躯干平行于地面,向右、左水平摇摆至极限;目视下方。

6.倒置类

下犬式。金刚坐。身体前倾,双手置于肩下方,双臂、大腿垂直地方,双脚分开,与坐骨同宽;脚尖回勾落地,伸直双膝,臀部上提,足跟下压。

7.平衡类

半舰式。山式坐姿。屈双膝,大腿贴近腹部,以坐骨为支撑点,收腹、抬起双脚,小腿平行于地面;双手向前伸直,掌心相对,且与小腿平齐,腰背立直;目视前方。

8.其他类

(1)鱼戏式。俯卧。十指交叉置于头下,头侧转,同侧腿屈膝,躯干侧弯,肘膝相触,眼睛微闭。

(2)推磨式。山式坐姿。两臂前平举,十指交握;以腰骶区为原点,手臂带动身体顺时针、逆时针划圈(如同推磨),目视前方。

(3)幻椅式。山式站姿。两臂从两侧上举至头顶合掌,屈膝,大腿与地面平行,手臂手背、背部保持平直,目视前方。

(4)简易鸽式。金刚坐。身体前倾,双手置于肩下方,双臂、大腿垂直于地面;屈右膝并向前移送,臀部落于双臂之间,右膝指向正前方,右足跟抵近耻骨,左腿伸展严实地面,手臂支撑垂直于地面,脊柱伸展;目视前方。

(5)蝴蝶式。山式坐姿。屈双膝,脚掌相合,脚跟靠近会阴,十指交叉抓握脚背,躯干直立,双膝上提、下沉,反复练习;目视前方。

(6)八体投地式。金刚坐。身体前倾,双手置于肩下方,两臂、大腿垂直于地面;脚尖着地,身体前移,屈肘,胸部落于双手之间,下颌、双手、胸部、双膝及脚尖八个部位与地面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