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游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游泳的起源和我国古代社会的游泳活动

人类的游泳活动源远流长。从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人类开始,人们就在布满江、河、湖、海的地球上生活。为了生存,人们依山打猎,傍水捕鱼。为了捕捉水中的鱼虾和采捞可供食用的植物,人们需要与水打交道;当洪水泛滥时,更是要与水进行搏斗。人们就在这些为生活、劳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游泳,并使游泳活动得到发展。开始时,人们只是模仿水栖动物姿势与动作,在水中移动,久而久之,便积累了在水中行动的技能,学会了漂浮、游动和潜水,产生了各种游泳姿势。

据史料记载,在五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陶器上,可以看到雕刻着人类潜入水中猎取水鸟及类似爬泳的图案。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夏禹治水的功绩。相传当时人们在与洪水搏斗中已发明不少泅水方法。约在两千五百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就有关于游泳活动的记载。《诗经·邺风·谷风》中“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的诗句,说明那时人们早就懂得游泳,能利用游泳技术来克服江河的天然屏障。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人们经常游泳猎取水中的动物。如战国时的哲学家庄子所著《庄子·秋水》云“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可见当时渔夫已掌握了较高的游泳技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出现了战争,这时,游泳由单纯的生活技能又逐步成为一种军事技能。中国古代兵书《六韬》,传为3100多年前周代吕望(姜太公)所作,在《六韬·奇兵》中谓“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把“越深水,渡江河”作为“奇兵”的一项特殊军事技能,已明确论及泅渡江河在军事上的重要价值。《管子》《孙子》等古兵书,都把游泳列入军事训练的主要项目。

我国古代的游泳可概况为三种形式,即:涉——在浅水中行走,浮——在水中漂浮,没——在水下潜泳。以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不少泅水方法和游泳技术,如狗爬式、寒鸭浮水、扎猛子(潜水)、大爬式、扁担浮(踩水)等,至今尚在民间流传。

2.现代奥运会游泳运动发展概述

1888年,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建议后,得到了很多人和国家的支持。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1896年在希腊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成立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把游泳列为竞赛项目之一。当时只有男子100米、500米、1200米自由泳三个比赛项目。第二届增设仰泳、障碍泳和潜泳比赛。第三届时比赛的姿势仍然是自由泳和仰泳,取消了障碍泳和潜泳,比赛距离以“码”为单位

190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四届奥运会上,成立了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简称国际游联),审定了各项游泳世界纪录,并制定了国际游泳比赛规则,规定比赛距离单位统一用“米”。比赛项目,自由泳设100米、400米、1500米和4×200米接力,仰泳设100米,增设蛙泳项目(200米)。

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五届奥运会,开始把女子游泳列入比赛项目,设女子100米自由泳和4×100米自由泳接力。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国际游联决定以后增设蝶泳项目,把蛙泳和蝶泳分为两个项目比赛。从此,竞技游泳发展成四种泳式。此后,运动员为寻求快速度,蛙泳技术逐渐演变为潜水蛙泳,成绩提高很快。

在第16届奥运会,国际游联决定以后蛙泳比赛禁止采用潜水蛙泳技术。游泳规则随技术的发展,多次进行修改,比赛项目逐渐增加。至1996年第26届和2000年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项目达到了32项,游泳成为奥运会比赛金牌数仅次于田径的大项目。

3.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

在我国,游泳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过去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它不可能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发展起来,只能流传在民间的“涉”“浮”“没”及其派生出来的水上漂、狗刨等姿势的范畴之内。作为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成为竞技游泳,那还是近代逐步形成的。

我国近代游泳运动是19世纪中叶,由欧美传入,开始在香港及沿海各省市兴起,如广东、福建、上海、青岛、旅大等地,而后传及内地并逐渐流行起来。1887年,广州沙面修建了25码室内游泳池,以后逐渐有了竞技游泳比赛。当时的游泳竞赛多为外国人主办,冠军也多为外国人所得。

自1910年10月至1948年5月,我国共举行了七届全国运动会。据资料记载,自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起,每届全运会均设有游泳项目。规模比较大的游泳比赛还有华北运动会游泳比赛。这些比赛推动了各地游泳运动的开展,但发展缓慢,比赛的水平处于发展中的开始阶段。1948年的全国纪录相当于现在的二级运动员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全国广大的城市乡村,群众性游泳活动发展很快。同时,各国来访比赛也日渐增多,因而增加了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经验,技术大幅提高。如1953年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我国优秀运动员吴传玉获得了男子100米仰泳冠军,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运动场上空飘扬。1957—1960年间,我国著名游泳运动员戚烈云、穆祥雄、莫国雄三人,先后五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游泳项目有了明显的突破。如1986年第10届亚运会上,我国获10块金牌,并创三项亚洲游泳最好成绩;1988年第三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上,我国游泳选手获24块金牌,一人破一项世界纪录,其中女子选手杨文意还刷新了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20世纪90年代,我国游泳选手成绩尤为突出。1992年第25届奥运会游泳比赛,我国游泳健儿,特别是被称为“五朵金花”的庄泳、林莉、杨文意、钱红和王晓红,一举获得4块金牌、5块银牌。我国金牌数和积分数均跃居世界泳坛四强之列。

2000年之后,我国先后在亚运会、奥运会上创造过许多优异成绩,如出现了孙杨等游泳领军人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中国游泳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