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健康
当代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既给人类带来了有利因素,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地减轻了生产者的体力负担,有很多工作甚至要求生产者处于长期伏案而坐的姿势,这就使人产生了运动不足、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等现象。现代生产在减轻生产者体力负担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精神负担。在劳动技能方面,由过去那种大幅度高强度的动作改变为灵活、协调、准确的控制过程,精神上十分紧张。这种精神紧张使人的疲劳提前产生。眼花缭乱的技术信息使人们处在高度紧张的竞争状态中,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导致神经衰弱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变化。在农村,大面积的机械耕作破坏了往日的田园风光。农药的过多使用、木材的过度砍伐、水生资源的过量捕捞,导致沙漠延伸,野生动植物走向绝灭。大自然必将对造成这种恶果的人施加报复。难怪有人惊呼“把大自然还给人类”。在城市,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远离大自然的怀抱,缺少了田园诗般的美的享受,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不仅如此,由城市工业带来的废水、废气、废物毒化了大气和河流。加上城市噪音会使人情绪紧张,这一切都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危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使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的同时使人活动减少,交通发展的同时使人减少了步行机会,食物的改善使人体重增加,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了人的机体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出现了“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等所谓“文明病”。象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官能症等均有增加趋势。据1984年6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心血管病是当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可见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人的健康危害之大。
在我国,虽然现代化的水平还不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上述问题就会逐渐突出地反映出来,如何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防范,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