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形态发育的年龄特征与体育
身体形态发育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是指体格、体能和身体姿势等。体育实践中常用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盆宽等生理指标来衡量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以下的年龄特征: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停顿的波浪式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总的趋势是开始生长很快,后来减慢,其中有两次高速增长,称为突增期或生长发育期两次高峰。如以身高、体重为例,一次是发生在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一年内,称第一次高峰期,一次是青春发育期,又出现一次突增期,称第二次高峰。17岁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22岁左右,已经历了人身体发育两次高峰,但还处在青春发育后期到基本发育成熟期之间,身体形态还在发展,只不过是速度相对慢些。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速度虽然较慢,但骨骼肌肉正处在重要发育时期,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活动,进行加强肌肉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练习,同样能使身体形态得到很好的改善
大学生的体型男女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生身高一般高于女生。在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突增期结束时,由于上下肢发育快,躯干增长相对慢些,坐高、肩宽、骨盆宽与身高的比例最小,表现为肩窄、骨盆窄、躯干短、下肢长的瘦长体型,男生尤为明显。从青春后期到发育基本成熟时,各种围、宽度指标迅速增长,分别形成男子上体宽粗、骨盆窄、下肢较细,女子上体窄细、骨盆宽、下肢短粗的体型。由于男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比女生晚2~3年,因而其形态的生长发育相对的晚于女生。特别是男生长骨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身高在大学1~2年级还有较快的增长。而女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其形态的生长发育相对停滞。但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体脂的增加明显导致体重的增加,甚至身体出现过于肥胖的现象。
针对这一时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全面加强身体锻炼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运动器官的锻炼,注意合理的营养和卫生保健,促进身体形态协调、健康、优美的全面发展。
(2)身体锻炼能加强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的生长。肌肉的剧烈活动,可使肌肉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大大地促进肌肉的生长。因此应抓住形态发育的围、宽度增长较大,以及男生大学1~2年级身高还有一定增长等年龄特点,运用多种合理的身体练习手段,促进上肢、躯干和下肢等部位的发育。同时还应注意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防止出现身体形态发育不平衡的现象。
(3)因男、女生形态发育的性别差异明显,所以在练习和锻炼时应注意根据形态发育性别差异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身体锻炼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在大学阶段因体脂的增长过多,出现身体肥胖的现象,因此应多采用一些耐力性练习,适当的控制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以保证形态发育协调、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