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及哑铃锻炼法

二 杠铃及哑铃锻炼法

当要想发展某些肌肉的时候,往往选用对发展这些肌肉最为有效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些采用杠铃和哑铃的练习方法。这些器械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是健身房必备的器械,只要选择的练习适宜,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一)杠铃弯举

站立姿势:两手同肩宽,反握杠铃,手心向上,(图12-25)。屈臂举起杠铃,直至不能再屈为止。然后放下杠铃至开始姿势,举的时候保持背伸直,上臂固定,这种练习方法可增强屈臂的肌肉(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力量。

图12-25

(二)直立提拉

直立提拉方法也叫划举,手臂的动作类似划船。做这种练习时,身体直立,两臂伸直下垂,两手分开相距15厘米左右,正握杠铃(图12-26)。屈臂向上提拉杠铃至胸,然后放下至开始位置。整个练习过程保持肘关节高于杠铃,背伸直。这种练习方法可锻炼前部肌肉(肱二头肌和肱肌)、上背肌肉(斜方肌)和肩部肌肉(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肌纤维)。

图12-26

(三)躬身提拉

站立,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腿微屈。两手相距比肩宽20厘米左右,正握杠铃(图12-27)。屈臂提拉杠铃,离开地面,同时保持背伸直,躯干水平。杠铃提拉至腹部近胸部处,然后放下杠铃。为了使杠铃下降得更多,举起的距离更长,也可站在凳子上做,但凳子一定要牢固。在这种情况下,背肌更多地被牵拉,练习效果也更好,这种方法可锻炼屈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和上背部肌肉(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菱方肌和背阔肌)。

图12-27

(四)卧推

卧推是国际比赛中三种功率举之一(图12-28)。练习者仰卧在凳上,手臂在胸前完全伸直。双手正握杠铃,掌心向上。两手的宽度应使杠铃触胸时肘关节的角度约为90°。放下杠铃及胸,然后举起杠铃,直到手臂伸直。练习时一定要有一个人在一边保护,避免杠铃不能举起或失去平衡时,发生事故,只有在习惯这种举重后,才可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竞赛时,推举之前杠铃可在胸部停留2~3秒。卧推是健美运动员和田径运动员极有效的举重练习方法,主要锻炼胸部肌肉(胸大肌)和肩前部肌肉(三角肌前部肌纤维),对手臂后部的肌肉(肱三头肌)也有作用。掌握此动作对发展胸肌的效果很好。

图12-28

(五)过头推举

这种举重方法以前叫硬推,因为它是用军人“立正”的姿势完成的。过去这种举重方法是奥林匹克三种举重比赛的方法之一,后来规则有了变化,允许腿适度分开和背微屈,接着比赛中难以判定的部分被修正了,在20世纪70年代初,这种比赛被取消。现奥林匹克举重比赛只设抓举和挺举。

过头推举可以站着做或坐着做。这两种姿势举重的方法相同。杠铃放在体前平肩位置,两手相距比肩稍宽正握杠铃(手心向前)。从这位置开始向上升臂过头,然后放下至开始位置(图12-29)。练习时举的重量不要太重,要保证完全有可能控制它,杠铃上举时,身体不要向后倾斜,要有保护者。为推举做准备,通常把杠铃从地面举至肩,在举重训练中称为提铃至胸,在杠铃重量重的情况下,应该用正确方法练习提铃至胸,两脚站在杠铃下,背伸直,两臂向下伸直,两手分开至肩宽,正握杠铃,用背、腿、臂的连续动作把杠铃垂直向上举起,当杠铃接近肩时,膝关节微屈下蹲,同时肘关节迅速向前移至杠铃下,这样可将杠铃巧妙地放在肩上,为过头推举做准备,过头推举可发展上臂后面的肌肉(肱三头肌)、肩前部肌肉(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肌纤维)、胸上部肌肉(胸大肌)和上背部肌肉(斜方肌)。

图12-29

(六)深蹲起

这种举重方法是功率举比赛中采用的方法之一。需要用杠铃架来支撑杠铃,调节深蹲架高度,使杠铃在肩水平下10厘米左右,杠铃升离杠铃架后,向右移动离杠铃架1米左右,两腿适度分开站立,脚尖稍向外,屈膝,直至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向上蹬起(图12-30)。练习过程中保持背伸直,使所有的工作由髋部和腿部的肌肉完成,一般认为,练习时下蹲的位置不宜太低,有些人下蹲时往往提起脚跟,难以达到平衡,有这样问题的人,应在脚根下放一块2~5厘米厚的木板垫脚根。这种练习对发展髋部肌肉(臀大肌)和伸膝肌(骨四头肌)有很大的作用。

图12-30

(七)哑铃提踵

开始姿势:一手握哑铃,另一手扶墙平衡身体,站在5厘米左右厚的木板上(图12-31)。

图12-31

练习过程:要使肌肉收缩时能移动更大的范围,支持腿膝须伸直,脚跟尽量放下,随即慢慢地提起脚跟至小腿肌处于极度收缩状态。一次练习一腿,足尖向内重复做10次,足尖向外重复做10次,这一练习主要发展腓肠肌。发展腓肠肌的体积需要重复的次数更多,这种举重方法也可用杠铃放在颈后肩上做。

(八)臂弯举

开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正直,两臂体前伸直,两手握哑铃,掌心向前。

动作过程:两前臂同时平稳用力弯起,至前臂完全弯曲为止,稍停,吸气;还原,稍停,呼气。屈臂时应挺胸、收腹,上臂紧贴体侧,上体不得摆动,不得耸肩和扣手腕。伸臂放下时宜缓慢,肌肉放松,如果同时做双臂弯举有困难时,可先做单臂弯举(图12-32)。其主要作用是发展肱三头肌。

图12-32

(九)哑铃交替弯举

该练习可以坐着做,也可以站着做。坐着做身体摆动小,对肌肉工作要求较高。两手握哑铃,手臂伸直,垂于体侧,掌心向身体(图12-33),两臂交替弯举,先屈一臂的肘关节,举起哑铃,然后放下,接着做另一臂。在弯举哑铃的最初阶段,掌心向身体,哑铃保持前后向,当手超过大腿时,掌心转为向上。

图12-33

(十)斜板上杠铃臂弯举(传道士弯举)

开始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臂伸直于斜板上,双手反握杠铃(图12-34)。

图12-34

练习时两前臂平稳用力弯起,至前臂完全弯屈为止,稍停,吸气;还原,稍停呼气。屈臂时上臂保持不动,伸臂时宜缓慢。

(十一)斜卧哑铃弯举

这种举重必须在斜靠背凳上完成。两臂垂直下垂,两手反握哑铃,掌心向前(图12-35)。开始弯举之前肘关节稍前移,并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保持在这一位置。两臂同时举哑铃,然后放下至开始位置。用这种方法举重,哑铃不会摆动。从开始到结束,所有工作都由肱二头肌完成。

图12-35

(十二)正握杠铃弯举

这种举重的方法与杠铃弯举相似,只是以正握(掌心向身体)代替反握(掌心向前),练习时屈肘举杠铃,然后放下杠铃至开始姿势,该方法用于发展肱二头肌。

(十三)腕弯举

身体坐在凳上,前臂放在大腿上,两手分开至肩宽,反握杠铃,手心向上(图12-36)。充分屈腕,然后放下。放下时让杠铃杆滚到伸展的手指,然后屈指把杠铃拉上来,还原成开始姿势,所有的动作由腕完成。这种举重用于发展前臂的肌肉,腕弯举的另一种方法是把前臂放在凳上,腕关节在凳边缘,两手掌心向上握杠铃,两肘在两膝间,做腕屈伸的动作。

图12-36

(十四)体侧腕弯举

采用一端有用卡箍固定杠铃片的杠铃做练习。掌心向身体(前臂旋内位),握杠铃的另一端,用站立姿势练习(图12-37)。做腕外展和内收动作,举起和放下杠铃一端的重物。重物放在前部做体侧腕弯举,发展前臂外侧的肌肉;重物放在后部做体侧腕弯举,发展前臂内侧的肌肉。

图12-37

(十五)卷绳练习

取一根长70~90厘米的绳子,其一端系一重物(如杠铃片或哑铃),另一端穿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3.5~4厘米的木棒中央的小孔,打结固定。自然站立,手臂伸直前平举,两手分别正握(掌心向下)木棒两端。两手交替屈腕卷棒,提起重物,然后两手交替伸腕放下重物,每组提起和放下重物5次。这种举重方法对发展前臂肌肉有良好的作用(图12-38)。该练习完后再做几次弯举,可收到更好效果。

图12-38

(十六)直立哑铃提拉

此动作与杠铃提拉相同,只是用哑铃代替杠铃,练习时一定要保持肘关节在哑铃的上面,也可两臂交替提拉。

(十七)躬身哑铃提拉

这种举重与躬身杠铃提拉相似。这两种举重不同的是这里采用哑铃,而且两臂分别练习。弯腰前屈体,一臂伸直下垂,手正握哑铃,另一臂撑在凳上支持身体(图12-39)。练习时,臂屈肘伸肩提起哑铃,然后放下,动作过程中保持掌心向内。提起和放下哑铃时,通过转腰增大动作幅度。两臂交替进行。

图12-39

(十八)杠铃并握提拉

开始姿势:两腿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并骑跨在杠铃横杠上,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图12-40),两手并握杠铃一端,另一端去掉杠铃片。

图12-40

练习过程:两臂平稳用力提拉,使杠铃片接近胸部,稍停,吸气;再还原,稍停,呼气。用力时须挺胸、收腹、抬头,两腿伸直,两上臂紧贴体侧,手腕无须内扣,伸臂时宜缓慢。

(十九)扣腕

开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体正直,两臂体侧外伸直,两手握哑铃,掌背向外。

动作过程:两臂伸直不动,用力扣手腕,随意呼吸。做动作时挺胸、收腹(图12-41)。其主要作用为发展前臂屈伸肌。

图12-41

(二十)仰卧直臂拉起

身体躺在凳子上,头略超过凳的边沿,两臂稍屈伸于头上。两手分开同肩宽,正握(掌心向上)杠铃。直臂举起杠铃,直至手臂与地面垂直。然后向后放下杠铃(图12-42)。在正式练习前,先用轻杠铃(约最大负荷的一半重量)做准备活动,做1~2组,每组重复10次。由于这种举重使肩关节承受很大的张力,必须用额外的时间做准备活动。这种举重能使背阔肌和胸大肌都得到练习。

图12-42

(二十一)仰卧屈臂拉起

这是又一种发展背阔肌和胸肌的举重(图12-43)。仰卧凳上,头过凳子边沿,开始时,杠铃横放在地上,两手分开比肩稍宽,正握(掌心向上)杠铃。从这位置举起杠铃,举起的高度足以通过胸和头,在头顶上移动杠铃,向下把杠铃放在地上,再举起。其作用主要来源于从头顶举起杠铃到胸。做举重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力量使杠铃越过头顶,也可用哑铃做这种举重。

图12-43

(二十二)斜卧推举

这种练习如图12-44),需要一张斜凳或一块斜放的板,与地面成40。角。练习的目的是发展胸上部的肌肉(胸大肌)、上臂后部的肌肉(肱三头肌)及肩部的肌肉(三角肌)的力量。可以用杠铃或哑铃做练习。从放下的位置看,杠铃对胸肌的牵拉更大,用杠铃做的效果更好。

图12-44

(二十三)颈后推举

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上体正直,两手握杠铃于肩上,握距宽于肩,掌心向前(图12-45)。

图12-45

练习时两臂同时用力向上推起,直到前臂完全伸直为止,稍停,吸气;然后还原,稍停,呼气。臂上举时挺胸、直臂、收腹,上体不得摆动,屈臂时宜缓慢。此主要发达三角肌、肱三头肌。

(二十四)交替哑铃推举

站立,两臂屈肘,两手在肩水平各握一哑铃,掌心向身体。先用一臂推举哑铃过头,直至臂伸直,再放下至开始位置,然后用另一臂做推举,这样交替进行下去。一个哑铃下放到肩,另一个哑铃举起(图12-46)。该练习主要锻炼肱三头肌和三角肌。

图12-46

(二十五)站立肱三头肌弯举

顾名思义,该举重发展肱三头肌。手臂伸直过头,正握(掌心向前)杠铃,两手分开仅20~25厘米。屈肘向后放下杠铃,两臂屈伸时应保持两肘靠拢,两肘距离不大于25厘米。全过程保持上臂垂直,仅移动前臂,也可用哑铃代替杠铃做这一练习(图12-47)。

图12-47

(二十六)仰卧肱三头肌弯举

这种举重方法与站立肱三头肌弯举不同。身体仰卧在凳上,两臂在胸前直,两手分开约20~25厘米正握杠铃。两臂同时屈伸,并保持肘关节在胸前,只是屈肘放下杠铃时肘关节稍向头方向移动,使杠铃越过头顶,也可用哑铃代替杠铃(图12-48)。

图12-48

(二十七)躬身肱三头肌弯举

这种举重方法一次用一臂做是比较容易的,正确姿势如图12-49)。前屈体至躯干与地面平行,一手握哑铃,屈臂,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垂直,另一臂支撑以固定上体,然后伸臂直到伸直放下,练习全过程保持上臂与地面平行,两臂交替进行练习。

图12-49

(二十八)侧举

侧举分为两臂侧平举和躬身侧举,站立或体前屈(图12-50)。两手体侧握哑铃,掌心向身体,臂伸直。体侧举臂,直到肩高,稍停,然后放下,还原重做,侧举向上时,掌心向下。这种举重能很好地发展肩中部的肌肉(三角肌中部肌纤维)和上背部肌肉(斜方肌)。

图12-50

(二十九)前举

这种练习可以用杠铃也可以用哑铃来做,这里以哑铃为例(图12-51)。准备姿势:人体自然站立,两手握哑铃于体侧或体前,掌心向前向后都可以。然后两臂同时或交替向前上方举起,至于肩平为止,稍停,放下还原重做。这种练习主要锻炼肩关节前部肌肉(三角肌前部肌纤维)。

图12-51

(三十)仰握侧举

仰卧凳上,两臂在胸前向上伸直,两手各握一哑铃,掌心彼此相对。向体侧放下哑铃,直至它们低于凳子的水平面(图12-52),然后侧举哑铃至开始位置。若想更好地发展柔韧性时,则可把哑铃放下得更多些,牵拉越多,对胸肌(胸大肌)和肩前部肌肉(三角肌前部肌纤维)的影响越大。

图12-52

(三十一)飞翔

这种举重与飞翔动作相似,常称之为“飞翔”。“飞翔”动作除手臂屈外,与仰卧侧举相同。开始位置:手握哑铃,掌心彼此相对,手臂在胸前伸直。做动作时肘关节微屈,向体侧放下哑铃,哑铃尽可能向下(图12-53),还原时,哑铃彼此相距约20厘米左右,然后再放下。用这种方法练习,牵拉力总是在胸肌,能使胸肌(胸大肌)和肩前部肌肉得到较好发展。

图12-53

(三十二)躬身侧举

体前屈,上体与地面平行,手臂伸直下垂,两手各握一哑铃,掌心彼此相对(图12-53),向体侧尽可能高地举哑铃,然后放下。此练习类似于飞翔动作,但其负荷大于飞翔。该练习主要锻炼上背部肌肉(斜方肌和菱形肌)、肩关节后部肌肉(三角后部肌纤维)。

(三十三)耸肩

这种练习可以用杠铃,也可以用哑铃。成站立姿势,两臂伸直下垂,两手握杠铃于大腿前(图12-54)。耸肩和放下肩,每次耸肩应尽量使肩触及耳朵(一般不能触及耳朵,但要努力去做)。这种练习可较充分地使上肩的肌肉(斜方肌)工作。

图12-54

(三十四)硬举

这种练习是运动中三种功率举之一。开始姿势:两脚站在杠铃杆下(小腿前部可触及到杠铃杆),两脚舒服地分开,屈膝微蹲、上体前屈,使手足可达到杠铃杆,正握或正反握(一掌心向前,一掌心向身体)。这种开始姿势,站得直,重心低。硬举时努力保持背伸直(图12-55)。该练习主要发展背肌(骶棘肌)、髋肌(臀大肌)和腿肌(股四头肌和臊绳肌)。

图12-55

(三十五)前深蹲起

这种举重需要配备杠铃架。练习的方法与深蹲起练习相似。但杠铃放在肩前,而不是放在颈后(图12-56)。练习时背一定要伸直,否则将会失去平衡,身体向前冲。前深蹲起的重量不应比基本的深蹲起大。

图12-56

(三十六)体侧屈

开始姿势:两腿稍分开,站立,一侧手握哑铃,掌心向身体。躯干向握哑铃臂同侧屈(图12-57)。

图12-57

活动过程:躯干向对侧屈,然后回到开始位置,动作的幅度越大,腰侧肌肉(腹斜肌)得到的锻炼也越大,两手交替握哑铃做这练习,假如不想增大肌肉的体积,那么每组重复20~50次。这是与仰卧起坐交替进行练习的一种好方法。

(三十七)负重转体

开始姿势:两腿开立,人体正直将适当重量的杠铃放置于颈后肩背上,两手固定住杠铃和杠铃片,以防移动和甩脱。然后身体分别向左向右做转体运动,交替进行。做时速度要慢,减少转动惯性,下肢固定不动。每组12~15次(图12-58)。负重可以调节,但首先要达到规定的次数。

图12-58

(三十八)前后分腿

直立,两手握杠铃,掌心向前,杠铃放在颈后肩上(图12-59)。做前后分腿动作时,一腿向前跨一步,膝关节屈,身体下降,使向前的大腿与地面平行,后腿伸直,后脚跟提起,然后,身体上升。动作中身体不能移动,重复做降一升动作,练习一腿以后,向后转动练习另一腿,为了循序渐进地练习,最初可用轻杠铃做。该练习可使大腿前部的肌肉(股四头肌)、大腿后部的肌肉(腂绳肌)和髋肌(臀大肌)都得到发展。

图12-59

(三十九)伸膝

这种练习要穿能加哑铃片的铁靴,坐在高凳子(或桌子)上,屈膝,小腿挂在凳子(或桌子)的边沿。把卷起的毛巾放在膝下,帮助固定腿。伸膝至腿伸直,然后放下至开始位置(图12-60)。练习前后最好把负重脚放在搁脚凳上,两腿轮流练习。该练习发展大腿前部的肌肉(股四头肌)。

图12-60

(四十)坐姿提踵

身体坐在凳上,杠铃放在大腿近膝关节处,用毛巾垫在杠铃下。脚的前部放在5厘米宽的板上(图12-61)。提脚跟举起杠铃,然后放下。一般肌肉重复一个练习动作10次效果最好,腓肠肌是人体最强的肌肉,提踵练习应重复30次左右。脚趾向外10次,向前10次,向内10次。三种不同位置练习之间不要休息。两脚交替练习,使不同部位肌肉的工作更重,使所有肌肉更完善地发展。脚趾向内,腿外侧肌肉紧张;脚趾向外,内侧肌肉受影响更大些,该练习也可用重哑铃做。

图12-61

(四十一)屈膝探腹

开始姿势:两脚比肩稍宽,平行开立、两手掌心相对持哑铃,俯身向前,做好俯立持铃姿势,两臂下垂于两腿间。

练习过程:吸气,同时直臂持铃经体前向上挥起,两腿伸直且上体向上挺起至两臂持铃于头顶后上方,髋关节向前送出,两腿完全伸直,整个身体呈弓形。再呼气,直臂持铃循原路返回至两腿间,还原后,即趁回摆的惯性又向上挥起(如图12-62)。

图12-62

(四十二)俯身弯起

开始姿势:将杠铃提起至颈后肩上,两脚平行开立比肩稍宽,两手紧握横杠,保持挺胸收腹,紧腰抬头姿势(图12-63)。

图12-63

练习过程:呼气,以腰背肌群控制上体慢慢向前屈至与地面平行(上体前屈时,髋关节同时后移,两腿始终伸直,使身体重心落在后脚跟处),稍停,再吸气,以腰背肌群的收缩力,使上体向上抬起至全身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