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进攻方法
(一)拳法
1.左直拳
实战势为正架开始,即左脚、左手在前(以下同)。右脚微后蹬,重心微前移,同时,左拳直线向前冲击,力达拳面(图13-12)。
图13-12
(1)要点:
①.冲拳时上体不可前倾,腰微右转。
②拳面领先,以肩催前臂,臂微内旋,肘微屈向外,使肩、肘、腕基本成水平。
③快出快收,切勿停顿,迅速还原成实战势。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撩拳。由于冲举时肘先动于拳,形成拳先往下再向前撩的错误。纠正时,强调以拳领先,勿先动肘;或请同伴帮助,以一手拉拳,一手按肘慢慢体会要领。
②只动小臂。冲拳时以肘关节为轴,只是前臂的屈伸。纠正时,强调肩先起动,催肘送拳。
③明显后拉。冲拳前先回拉再向前冲击。纠正时,放慢速度练习,改正动作的起动路线。
(3)作用:
左直拳是一种直线进攻型动作,特点是距离对手较近,易发动,预兆小,灵活性高。可以结合身体高、低姿势,或前进后退,或左右闪躲击打对手腰以上的任何部位,既可主动进攻,又可防守反击,是进攻技术中最常见、最主要的动作之一。
2.右直拳
实战势开始,右脚微后蹬并向内扣转,同时,右拳直线向前冲出,转腰送肩,力达拳面;左拳回收至右肩内侧(图13-13)。
图13-13
(1)要点:
①右直拳的发力顺序是起于右脚,传至腰、肩、肘,最后达于拳面。
②发力时上体向左转动(头不转),以加大冲拳力量。
③还原时以腰带肘,主动直线回收。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上体前倾。冲拳时上体向前移动过多,腰没有向左拧转。纠正时,多体会腰绕纵轴方向拧转的要领,克服向前探身的毛病。
②翻肘撩拳。冲拳前肘关节先动并外翻,形成撩拳错误。纠正时,由老师同学帮助,或面对镜子,克服先动肘的毛病。
③后引拉拳,预兆明显。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掌握动作的起止路线,或一味追求动作的力度。纠正时,面对镜子或由同学监督,用慢速度放松练习,体会出拳的路线。
(3)作用:
右直拳的重要特点是距离长,而且能充分利用蹬腿转腰的力量,冲拳的力度大。在快速的步法移动中,或在虚假动作的掩护下出击右直拳,杀伤力较大。它是一种常用的主要进攻动作。
3.左平勾拳
实战势开始,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左拳向外(约45°)、向前、向里横贯,臂微屈,拳心朝下,力达拳面或偏于拳眼侧;右拳紧贴下颌右侧(图13-14)。
图13-14
(1)要点:
①力从腰发,腰绕纵轴向右转动。
②平勾拳发力时肘尖微抬与肩平,含胸收腹。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平勾拳幅度过大。纠正时,面对镜子或在同学的帮助下,消除只想加大力度的心理,严格体会贯拳的运行路线,待动作基本定型后再加大动作力量。
②翻肘过早,出现甩拳。纠正时,请同伴帮助,一手拉拳,一手按肘,改正翻肘过早的错误。
③向前探身。纠正时多体会向右转腰发力的要领,或由同伴帮助控制身体前探。
(3)作用:
左平勾拳是一种横向进攻型动作,距离对手较近,灵活性高。结合身体高、低姿势的变化,击打对手的侧面,上盘可击打太阳穴,中盘可击打腰肋部位,是应用较广的拳法之一。
4.右平勾拳
实战势开始,右脚微后并向内扣转,合胯转腰。同时右拳向外(约45°)、向前、向里横贯。力达拳面或偏于拳眼侧,左拳屈臂回收至右肩内侧(图13-15)。
图13-15
(1)要点:
①右脚内扣,合胯转腰与右平勾拳发力协调一致。
②平勾拳发力时,肘尖微抬与肩平,含胸扣肩。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请参考“左平勾拳”。
(3)作用:
右平勾拳也是横向进攻型动作,特点是能充分借助右脚蹬地转腰的力量,力度较大。发长拳抢攻时往往需要虚假动作的掩护,发短拳时主要用于近距离或贴身的实战。
5.左上勾拳
实战势开始,重心微下沉,左拳由下向前上抄起,肘关节夹角在90°至110。之间,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图13-16)。
图13-16
(1)要点:
①重心下沉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前脚蹬地拧转后的反作用力,以加大上勾拳力量,动作要连贯、顺达,用力要由下至上。
②上勾拳时臂先微内旋再外旋,拳呈螺旋形。
③上勾拳发力时,腰微右转,发力短促。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左拳向外绕行。纠正时,面对镜子,不追求用力,重点体会拳的运行路线。
②上勾拳发力时上体后仰、挺腹。纠正时,重点体会蹬地转腰的要领以及内力的运用,也可请同伴固定动作姿势。
③重心上提、歪胯。纠正时,请同伴帮助,一手扶头,一手扶胯,边练习边提示改进。
(3)作用:
上勾拳属上下进攻型动作,主要靠腰、腿的蹬转和运用内力发劲,拳带螺旋劲,攻打的部位是胸口、胃和下颌,有较大的攻击力。
6.右上勾拳
实战势开始。右脚蹬地、扣膝合胯、腰微左转。同时,右拳由下向前、向上抄起,肘关节夹角在100°至110°之间,拳心朝里,力达拳面;左拳回收至右肩内侧(图13-17)。
图13-17
(1)要点:
①右上勾拳要借助右脚蹬地、扣膝、合胯、转腰的力量,发力由下至上,协调顺达。
②上勾拳时右臂呈螺旋形运行。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右拳严重后拉。练习者只想加大动作力度,出现右拳先后拉再上抄,严重出现预摆(预兆)。纠正时,消除一味用劲心理,着重体会腰、腿、臂的协调用力。
②身体向上立起。练习者没有掌握合胯转腰的用力方法,过分追求蹬地伸髋。纠正时,请同伴帮助控制重心的起伏,如一手按头,一手给力(保持正确的高度),体会力从腰发的要领。
7.转身右鞭拳
实战势开始,先出左直拳,突然体右后转180°,左脚经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反臂向右侧横向鞭甩,拳眼朝上,力达拳背(图13-18)。
图13-18
(1)要点:
转体时以头领先,不能停顿,支撑要稳。鞭拳时以腰带臂,前臂外甩。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转体停顿,站立不稳。纠正时,可专做转体练习。
②前臂没外甩,形成直臂抡打,力点不准。纠正时,可原地练习鞭拳,体会前臂外甩的要领。
(3)作用:
鞭拳也是横向进攻型动作,能借助转体的惯性,动作幅度大,运动路线长,力度较大。多用于退守反击,其动作隐蔽、突然,又有较大的攻击力,既可连续追击又可连续退守反击。
(二)腿法
1.左蹬腿
实战势开始,右腿直立支撑,左腿屈膝向上提起,伸髋、挺膝,左脚直线向前蹬出,脚尖朝上,力达脚底或前脚掌;上体正直或微后仰,两拳不变(图13-19)。
图13-19
(1)要点:
屈膝上提与蹬腿动作要连贯,发力时伸髋、挺膝、蹬腿,发力顺达。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屈伸不明显。产生的原因是屈膝上提不够,小腿没充分弯屈。纠正时,反复练习屈膝蹬腿,强调小腿由屈到伸的要领。
②发力前,腿部肌肉过分紧张,提膝与蹬腿不连贯。纠正时,要求在发力前腿部肌肉尽量放松,边屈膝边蹬腿,蹬腿的高度可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
(3)作用:
蹬腿属直线进攻型腿法,主要用于正面攻击对手,其路线短,预兆小,动作迅速。一般来说,常用于阻击对手的拳法进攻或抢攻其腰以下部位。
2.右蹬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上提起,伸髋、挺膝,右脚直线向前蹬出,脚尖朝上,力达脚底或脚前掌。两拳屈臂回收护于胸前(图13-20)。
图13-20
右蹬腿的要点、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和作用均可参考“左蹬腿”。
3.左踹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前移至右腿。右脚跟里转,上体向右侧微倾,右腿直立支撑;左腿屈膝合胯向斜上提起,伸髋、挺膝,左脚由屈到伸向左侧直线踹出,脚尖勾紧朝内,脚外缘朝上,力达脚底,目视左脚(图13-21)。
图13-21
(1)要点:
屈膝上提与上体侧倾要一致,发力起于髋,顺于膝,达于脚,大小腿屈伸要明显,快出快收,协调连贯。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先倒上体后屈膝、过早暴露意图。纠正时,一要加强骼腰肌的力量训练;二是做原地的不倒上体的侧踹腿,踹腿的高度可低一些,以后逐渐增高。
②屈膝上提不够,屈伸不明显。纠正时,可一手扶墙或肋木,多练习屈膝侧踹,强调腿的屈伸。
③肌肉用力不协调,屈膝与侧踹之间有停顿。纠正时,练习低踹腿,强调放松踹腿,重点体会动作的连贯性。
(3)作用:
踹腿是直线进攻型动作,左端腿因离对手较近,加之与步法的配合灵活,能随时变化和把握实战的有效距离,同时,左踹腿速度快、力量大,既能主动进攻,又能防守反击,是散打比赛中应用较广的主要方法之一。
4.右踹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前移至左腿并直立支撑,上体略左转侧倾,左脚跟里转;右腿屈膝合跨向斜上提起。伸髋、挺膝。右脚向右侧直线踹出,脚尖勾紧朝内,脚外缘朝上,力达脚底。两手屈臂护于胸前,目视右脚(图13-22)。
图13-22
要点和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请参考“左踹腿”。
作用:
右踹腿能充分借助身体前移的惯性,速度较快,力量很大。也适应较远距离的实战。
5.左横踢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后移,右腿直立支撑,上体微向右倾,右脚跟里转;左腿屈膝内扣向斜上提起。伸髋、挺膝、甩腿,左脚向斜前、向内横踢,脚面绷平,小趾外侧朝上,力达脚背后端。两手护于胸前,目视左脚(图13-23)。
图13-23
(1)要点:
左腿屈膝内扣,小腿外翻,发力时以大腿带动小腿,小腿横向甩踢,力点要准。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左膝没内扣,造成力点在脚弓内侧。纠正时,强调膝盖里扣,小腿外翻接近水平,用慢速度练习击打物体,检查力点是否正确。
②发力时左脚面绷不平,踝关节松懈。纠正时,以踢打沙包为主,检查脚型和力点,体会正确的肌肉感觉。
(3)作用:
横踢腿也属横向进攻型的屈伸性腿法,但大小腿的屈伸没有蹬踹腿那么明显,其主要特点是起动方便,力度较大(右横踢腿尤为突出),是运用较多的进攻方法之一。
6.右横踢腿
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支撑。上体微左转,左脚跟里转;右腿合胯屈膝上提,右脚经外向斜上、向里横踢,绷脚面,小指外侧朝上,力达脚背后端,两手收回护于胸前,目视右脚(图13-24)。
图13-24
7.左勾踢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后移。右腿微屈支撑,左腿脚尖里扣,先微前伸后再由左向右后勾踢,脚底内侧贴地面擦行,置于右腿前方,目视前下方(图13-25)。
图13-25
(1)要点:
右腿支撑要稳,右脚跟稍里转,勾踢时幅度小,用力短而脆,以脚弓内侧勾踢对方。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前小腿外伸甚至后撩,预摆大。纠正时,可作原地练习,不追求用力,体会动作的起止路线。
②脚尖没里扣,勾踢方向不对。纠正时,首先要求支撑脚跟向里转,两人配合练习,不用力,体会脚型和用力方向。
(3)作用:
勾踢腿属横向进攻型动作,以勾倒对方为主要目的。实战运用时,对勾踢的部位、时机、用力的方向以及距离判断的准确性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运用得好,能起“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8.右勾踢腿
实战势开始,重心后移,左腿微屈支撑,左脚跟里转,左转体180°;右腿脚尖里扣,先向前再向左后勾踢,脚底内侧贴地面擦行,置于左腿前方。左手屈臂紧护胸前,右手自然稍微下落,目视前方(图13-26)。
图13-26
(三)摔法
1.进身抱腿摔
实战势开始,左脚进步,右脚再跟进一步(或右脚上步、左脚跟进),屈膝半蹲,两手抱住对手双腿后,身体直立,视具体情况,可灵活采用抱腿侧摔或抱腿踢腿摔,也可抱单腿后手别摔(图13-27)。
图13-27
(1)要点:
进步要进身,动作连贯、迅速,两手与全身用力要一致,上体要尽量贴紧对手的躯干。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进身不进步,低头前倾,突臀。纠正时,应专门练习进步半蹲的基本动作,重点提高上步与跟步的速度。
②抱起对手后,全身用力不一致,摔法不干脆。纠正时,以两人配合抱摔为主,体会全身协调相合的用力技巧。
2.夹颈摔
实战势开始,对手以左贯拳进攻,练习者用右手抓握其左臂。同时,上左步,插右步,左手挟搂对手的颈部,右转体180°,屈膝,接着左手和右手同时向右后下方用力,伸腿、弓背、转腰,将对手摔倒(图13-28)。
图13-28
(1)要点:
上步、跟步和转身抓与搂要迅速且连贯。进身时双腿要半蹲,臀部要贴紧对手的胯关节,左手搂紧对手的颈部,使用摔法时的伸腿、弓背、转腰及两手用力要协调一致。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上步、挟颈及转身动作迟缓。纠正时,两人一组专门练习上步挟颈及转身的动作配合,提高动作的速度。
②臀部与对手的胯关节没贴紧,发力不整。纠正时,两人练习挟颈摔的动作,先要求方法正确,后要求发力完整,提高摔的质量。
3.抱腿勾踢腿摔
对手以左腿进攻被练习者抱住后,练习者体微右转。同时,右脚垫步,以左勾踢腿勾踢其右脚踝关节;左手配合按压其颈部,将对方摔倒(图13-29)。如抱住对手右腿,则以右勾踢摔倒对手(图13-30)。
图13-29
图13-30
(1)要点:
抱腿要抱紧并向上掀起,勾踢与上手下按要同时用力。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抱腿抱不紧或下滑,勾踢部位太高(小腿以上)。纠正时,以配合练习为主,熟练技术,提高质量。
4.抱腿别腿摔
对手以左腿进攻被练习者抱住后,练习者立即右脚垫步,左脚插至对手的支撑脚脚后跟处。同时,向右转腰、转头,以上体和两臂压倒对手(图13-31)。如抱住右腿则上右步向左别腿摔(图13-32)
图13-31
图13-32
(1)要点:
抱腿后上步要迅速,注意“掀、别、靠、整”四个字:掀指上掀其腿,别指别住对手的支撑脚,靠指上体要靠压其被抱之腿,整是最后的发力要整体一致。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要点中的“四个字”,总有某一点做得不正确。纠正时两人配合练习,改进技术。
(四)组合拳
1.左直拳接右直拳(图13-33)Ⅱ。
图13-33
2.左上勾拳接右平勾拳(图13-34)。
图13-34
3.左上勾拳接右上勾拳(图13-35)。
图13-35
4.左平勾拳接右直拳(图13-36)。
图13-36
5.左平勾拳接右上勾拳(图13-37)。
图13-37
6.左直拳接转身右鞭拳(图13-38)。
图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