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三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在长距离或其他的耐力性比赛中,人体会产生胸闷,呼吸急促,肌肉酸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极点”。出现“极点”后,随着四肢肌肉继续活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开始出汗,上述症状逐步缓解与消失。身体会感到比较轻松,动作协调,呼吸均匀自如,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原因:内脏由植物神经支配,运动器官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因此,内脏器官的惰性大于运动器官。在剧烈运动中,运动器官机能会很快达到最高水平,而内脏器官的机能则一时跟不上,从而造成机体缺氧。在这种状态下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无氧代谢提供,并产生大量乳酸,使血液pH值向酸性变化,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大脑皮层动力定型暂时紊乱,产生“极点”现象。“极点”现象出现后,运动速度自然会减慢,减少乳酸产生,内脏器官惰性逐渐被克服,改善了氧的供应,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机能关系相互协调,动力定型恢复,因而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处理和预防:在中长跑运动中,“极点”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出现的早晚和表现的程度与准备活动、呼吸方式、运动水平、心理状态以及外界因素有关系。只要坚持锻炼,提高运动水平,在剧烈运动前准备活动充分,“极点”现象是可减弱或推迟,甚至可以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