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身体锻炼
(一)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发展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称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另一种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动机,称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两种动机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成为学习和锻炼的巨大动力。
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由于学校教育、社会、家庭的影响较好,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步形成,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间接远景性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成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导性动机,主要表现为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好。但是直接与学习、锻炼活动本身相联系的近景性动机仍起一定的作用。
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的个体差异明显,这取决于教育、社会、家庭、知识经验水平等影响。有的是优良动机,对学习和锻炼有利,有的是消极动机,则不利于体育的学习和锻炼,特别是动机的形成和转变受教育因素的影响较大。
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体育意义认识的提高,对运动技能、技巧的掌握,兴趣的相对集中,其学习和锻炼的动机逐渐与某种特定的活动本身结合起来。
2.学习兴趣的特点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个人参加某项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在大学生阶段,由于神经等主要器官系统发育基本成熟,致使分化选择性兴趣较强,表现为兴趣与中小学生相比更加广阔、深刻和稳定,具有较大的分化选择性。在体育方面的表现有如下的特点:
(1)大学生由于年龄、知识的增长及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对体育运动技巧、技能的掌握,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兴趣不再是以好玩、舒适为前提,而是与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质,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塑造个人健全完美的形象。
(2)大学生在对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维持较稳定的兴趣的同时,逐渐对一些抽象、复杂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原理及新颖的身体锻炼方法产生兴趣。
(3)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性别特点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男生对一些活跃、新颖、能表现体力、敏捷、机智与主动精神,以及竞争对抗性强烈的锻炼项目兴趣强烈,如健美、球类等体育活动。而女生则对一些具有优美、协调、柔和、节奏轻快特点的锻炼项目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如艺术体操、韵律操等体育活动。由于对体育的认识、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外界影响和所学的专业的特点等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同学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各种体育活动,没有特殊的专门兴趣;而有的同学兴趣过于狭隘,只对某一种活动产生兴趣等等。
3.学习能力的特点
随着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接触范围的扩大,客观上已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独立工作能力。此时,同学们已能自觉地掌握身体锻炼方法、原则,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并能及时地总结检查。
根据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在体育锻炼和练习中,应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体育和身体锻炼的意义的认识,正确地认识体育的社会意义,积极促进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的结合,形成正确的、稳定的身体锻炼动机,从而获得体育学习、身体锻炼的内部动力。及时地评价身体锻炼的结果,努力促进学习动机的良性转化。由于学习动机逐渐与某种特定的项目结合起来,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应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掌握和提高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
(二)心理过程发展的特点
1.认识过程发展的特点
认识过程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智力活动的发展,一般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1)感知觉。大学生的感知觉一般表现较为深刻、精确,具有随意性,他们不仅能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感知觉和感官间的协调活动在生活实践、游戏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发展。
(2)思维。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和判断。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一般人中是佼佼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各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和有关的科学定义、原理,因而思维活动已完全摆脱了具体经验的限制,而能够较好地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进行正确的判断。如对体育的认识不再会认为只是打球、做操、跑步等具体的动作,而大多能领会体育这一概念的主要内涵。
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的水平较高,也可以说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强。喜欢独立的考虑问题、研究问题,不轻信别人的意见。对一切事物和现象能够用对比、分析、综合的方法作出正确的论断,并具备了自我评价和检查的能力,喜欢探求事物的原因,掌握事物的规律。
(3)注意。大学生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较强,能独立专心地学习和锻炼。
(4)记忆和想象。大学生的记忆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单位时间内记忆的数量是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的。从记忆内容和方法上来看主要体现为以抽象材料和理解记忆为主。从记忆的自觉性来看以随意知识记忆为主,即自己提出目标、任务,用意志努力坚持识记。
大学生的想象已基本摆脱了对事物的机械模仿性,可以通过对事物抽象概念、内外部特征的思考,进行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想象。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随着大学生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活动水平的提高,性的成熟,其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大大提高,逐渐达到了稳定而深刻的程度。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和友谊感都已达到了较高水平,而且对美的追求强烈,一般都能理解美和欣赏美,特别是他仍往往把体育中竞技运动的作用和结果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自尊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体验。
(2)意志。大学期间是意志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世界观的初步形成、生活理想的确立、自我教育和自我要求的提高,一般都能自觉地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所以其意志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意志的自觉性和坚持性较好。意志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如在体育实践中,遇到一些较辛苦的练习内容时,有的同学能自觉地坚持完成任务,而有的同学则怕苦怕累,投机取巧、蒙混过关。
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在体育锻炼和练习中应注意以下的一些问题:
(1)由于智力活动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要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原理和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心理因素的优势,努力培养自我身体锻炼的能力。
(2)由于在体育活动中对情感和意志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体育实践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情感体验强烈,艰苦性程度较高的练习手段。如竞技运动、长跑运动等。
(3)由于意志的发展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而在学习和锻炼中应自觉严格要求,不得马虎从事。特别是意志发展较差的同学,更应注重抑制能力的发展。如在长跑的锻炼中,出现了生理上的“极点”现象,此时,应充分发挥神经过程的随意抑制作用,顽强地坚持下去,这不仅培养了自己的意志品质,而且将会收到好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