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民间故事学
[1]

《比较故事学》
遍及世界各地的讲故事,既是一种和人类生存发展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口头语言艺术创造活动。就其内容之广博而言,它是民众生活的百科全书;就其思想感情深厚程度而言,它又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人类共同体心灵世界的窗口。广义的民间故事,含神话和民间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则指神话、传说之外的其他口头散文叙事作品,主要体裁有动物故事、民间寓言、笑话、生活故事、幻想故事(民间童话)等。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关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记述,可借以追溯故事的起源。在历代笔记小说中,保留了大量故事资料,但用现代人文科学眼光来研究故事,则从20世纪开始。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北京大学从1922年开始发行《歌谣》周刊,掀起采录和研究歌谣的热潮;1927年冬,广州中山大学发行《民俗》周刊(由《民间文艺》更名而来),传说、故事的采录与研究也形成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