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有两部重要的故事学专著出版,即祁连休的《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和谭达先的《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前一种以63万字的巨大篇幅,就中国各族机智人物故事,从历史渊源、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到结构形态、人物形象、情节类型等,作了综合而细致的研究论评。它所涉及的中国各族机智人物约900个,构成的故事类型达到328个。因而本书是一部资料丰富、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作者耗费多年心血经营而成的可贵成果。

另一部《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则是关于汉族古代民间生活故事的专史,以40万字的篇幅,评述了从各类古代文献中搜寻而来的生活故事400多个类型。国内外现代故事学均偏重幻想故事的研究,作者从先秦至明清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录生活故事,逐一详加评论,并就这一叙事体裁的特征及其演进脉络进行宏观论析,显示出深厚功力与开拓精神。它和1999年问世的刘守华所著《中国民间故事史》各具特色,可作为姐妹篇看待。谭达先博士旅居海外,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本书是他的第22种学术论著。他矢志不移,献身于中国民间文艺学建设的精神,不能不令读者肃然起敬。故事学领域学术专著的陆续推出,显示出这一学术领域的有力进展与潜在活力。

总起来看,中国民间文艺学中的故事学研究,在21世纪的头年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既有方方面面的微观研究成果纷纷涌现,也有大部头的宏观论著不断问世。由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陆续出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众多学人纷纷以新方法的尝试来扩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从类型研究、结构形式研究到表演空间研究,均有引人注目之作出现。有关学人在实际运用这些西方现代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方法过程中,都力求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包括学术传统相融合,而非生搬硬套。可以说,正是由于融合程度的高下不一,决定着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在坚持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学术文化传统,合理借鉴吸收西方现代学术方法,无疑将成为今后中国故事学和民间文艺学发展的方向。此外,正式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及各个地方的资料本,固然给中国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不论是学者直接进行田野作业采录第一手资料,还是从各民族古典文献中发掘新资料,都大有文章可做。

【注释】

[1]刊于《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浙江当代“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形态结构分析》,《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第63~77页。

[3]周福岩:《表演理论与民间故事研究》,《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孔建平:《时间与故事话语活动》,《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5]江帆:《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家为对象》,《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第60~71页。

[6]钟年:《民间故事:谁在讲谁在听——以廪君、盐神故事为例》,《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7]黄永林、程秀莉:《从“日白佬”到“民间故事家”——三峡农民故事家刘德方》,《民俗研究》2001年第4期。

[8]刘守华:《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清江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年。

[9]李道和:《女鸟故事的民俗文化渊源》,《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第4~18页。

[10]薛克翘:《中印鹦鹉故事因缘》,《南亚研究》2001年第2期,第67~74页。

[11]万建中:《时间差:神圣与世俗世界的构建及洞穿——禁室型故事中禁忌母题的文化阐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2]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2001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6月编印。

[13]金荣华:《情节单元释义——兼论俄国李福清教授之“母题”说》,《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