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家编撰《中国故事海》序[1]

陈振家编撰《中国故事海》序 [1]

陈振家同志编撰了一本《中国故事海》,由大学出版印务公司(香港)出版,作为此书的第一个读者,我被它所深深吸引。

民间故事传说是民间口头文学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品种。哪里有人群活动,哪里就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在人们口头流传。中国由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故事传说也格外丰富多彩。在这方面,只有印度可以与之相比拟。可是记录成文的故事传说,只有一小部分,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浩如烟海的原生态作品,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不免使人十分惋惜。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当加倍珍惜见诸文字的这一部分宝贵民族文化财富。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中,包含着许多故事材料,如宋代出版的《太平广记》500卷,近年江苏重刊的《笔记小说大观》35册,它们也可以作为故事书来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术文化界兴起采录研究民间文学的热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推动对各族民间文学的大规模搜集整理工作,以书面形式发表的作品达到十余万篇。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于1978年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收录1966年以前的民间故事近7500篇。1985年以来,中央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协同开展编纂《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和《民间谚语集成》的工作,在故事传说方面,已采录到137万篇作品,获得空前的丰收。这些作品,既是我国各族人民增广见闻,消愁解闷,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娱乐的手段,又因凝聚着民众的知识经验、美德智慧、理想追求而具有民间文化“百科全书”的价值。《意大利童话》一书的编者,作家卡维诺在给此书的中文版题词中写道:“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热爱中国民间故事,对它们一向百读不厌。”这位西方著名作家对民间故事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发人深思。

《中国故事海》

这本《中国故事海》就是选编中国故事传说的一个新的尝试。“故事海”这个书名是从一部印度的大故事集里借来的,顾名思义,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是想以搜罗广传、取材丰富取胜。为此,他从古代笔记小说和今人记录整理的故事书中分别选材;并按十大类、五十个型式设置框架,以便从内容上广采博收;又以提取梗概、压缩篇幅的方式来扩充容量,命名选录的故事数量达到740余篇。不照录全文,人们难以充分领略故事文学的语言魅力,的确有其不全之处;可是一卷在手,却可以窥见中国故事如同海洋般宽广深厚的风采,便于各取所需,这又是一大特点。这正如平时面包吃得多了,尝一尝压缩面包也别有滋味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大家都忙,时间宝贵,看书也须争分夺秒,以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文学信息。各种文摘报刊畅销,即由此而来。这本故事书的编法,我想是会受到许多读者欢迎的。

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它的立型归类,是为了读者检索的方便,而不是一般民间文艺学的分类。它所选录的材料,也不限于民间口头文学。中国的民间故事学正处于草创阶段,包括故事分类在内的许多问题尚在研讨之中,我们不要用现在民间文艺学的理论方法去苛求本书编者。

故事传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研究和讨论,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可惜许多文章中所讲的传统文化,实际上只是由士大夫阶段所代表的上层文化,很少触及影响亿万民众生活心理的民间下层文化,这样立论就难免失之偏颇。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本书编者那样,注意民间文学,注意下层文化,吸取其中的优良成分,让它们在今天的经济、文化建设中重放光彩。

1998年11月20日

【注释】

[1]陈振家编撰:《中国故事海》,香港:大学出版印务公司,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