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传说》序[1]
李时珍的口头传说,作为湖北蕲春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早在2011年就列入了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将搜罗编选最完备的这部李时珍传说选集出版,值得大声点赞!
李时珍(1518—1593)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因著《本草纲目》的杰出成就而享有世界声誉,被认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毕生从事医学、药物学研究,常年深入民间,向药农、樵夫、渔民、花翁、猎人、脚夫等人求教,搜求民间单方,遍游鄂豫湘赣等地的名山大川采药辨药,治病救人,起死回生,赢得万众赞誉;所著《本草纲目》,更是流芳百世的中国医药学经典。正如我国一代文化巨匠郭沫若为李时珍题字所称道的:“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传说》
在李时珍生前身后,就有许多传说故事盛传于口头文学之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蕲春地方文化部门的推动下,有关李时珍的民间传说便不断发掘问世,载入1981年2月出版的《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黄冈地区专辑中的《李家出圣医》等8篇李时珍传说,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填补了我国民间文学搜集工作的“一项空白”。在全国一盘棋组织编纂中国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套《民间文学集成》的宏大文化工程中,李时珍传说更成为一个亮点,因而受到出版界的青睐。湖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将李时珍传说精粹辑成一册以“神医李时珍”的书名于1993年奉献给全国读者。此书由郑伯成、刘守华、饶学刚、熊子勋编写,刘守华、饶学刚撰写前言、余茞芳任责编,含125篇采录自鄂东蕲春一带和鄂西北武当山地区的鲜活口头传说,郑伯成和熊子勋是两位主要采录整理者,出书后深受海内外学人好评。正是这些口头认定艺术精品所代表的李时珍传说主体,经申报评定,得以列入2011年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保护名录。次年在湖北人民出版社问世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所载文字据专家委员会评审意见概括指出:“李时珍的传说内容丰富,情趣浓郁,虚实交织,真幻杂糅,以夸张的手法赞颂了李时珍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因而许多篇目脍炙人口,在民间世代传承不息。
我们手头的这部《李时珍传说》就是以《神医李时珍》一书为基石,将原书的125篇作品,调整为130篇,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作认真细致的增删修订而成。它是蕲春县文化馆和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李时珍传说这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非遗代表作实施认真传承保护的闪亮成果,也是以郑伯成等为代表的蕲春地方文化人对国家文化建设作出历史性奉献!
我作为一个在民间文学园地不息耕耘半个世纪的老园丁,十分喜爱这本《李时珍传说》。在1981年初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黄冈地区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上,我很荣幸地应邀前去授课,同采录李时珍传说的郑伯成、袁胜华、盛广前、桂琴甫等商榷怎样将8篇相关口述资料整理写定。1983年,由郑伯成主编的40篇李时珍传说由蕲春县文化局整理成册,印数二万册并很快告罄。至1996年,李时珍传说已形成洋洋大观,后来当湖北少儿出版社接纳书稿后,我赴黄冈地区给华中师大中文函授班讲授民间文学课,郑伯成带着书稿前来整理,我们两人就在院子里的灯下一边拍打蚊子,一边磋商选稿、改稿。他曾讲到有一次出差在浠水巴河旅社和一位来自大冶的陈敬华同住一个房间,偶然间说起李时珍,这位老中医一口气就讲了十几个李时珍治病救人的生动故事,使他如获至宝。另有谷城的熊子勋,在得悉自己身患胃癌并留下“遗嘱”的情况下,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当山周围奔走,采录了几十篇李时珍故事。从仔细品读这些故事文本,再加上有幸从相关采录者那里体察从采录到写定的工作过程,我被这些作品的鲜活魅力所深深吸引。
李时珍传说最显著特点,是历史真实性与文学传奇性的巧妙融合。有关民间文艺学家指出,民间传说是架通历史与文字的桥梁,它的一端通向历史,另一端通向文学。这一精辟见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李时珍传说的魅力与价值。
李时珍的这些口头传说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浪漫主义的。它们大都是依据人们对李时珍生平事迹的记忆所构成的,具有相当的历史真实性。其中所反映的李时珍在医药学上的种种创造发现,可与《本草纲目》中的有关记载相佐证,能作为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宝贵资料来看待。但它们又在长期口头流传过程中,融合着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情感想象,成为具有广泛概括性的艺术品。还有一些作品充满神奇幻想,李铁拐三试李时珍的传说就别有奇趣。明代道教盛行,李时珍曾在蕲州著名的玄妙观内上学,观内塑有李老君骑青牛的神像,李氏家族奉李老君为先祖,对八仙之一李铁拐也十分崇敬,于是人们编造出了一系列关于李铁拐如何关怀指点其后代李时珍的传说,这同鲁班常常化装成老人去指点他的徒弟们在工艺上创造奇迹是一样的情形。在明清时代的传记中,人们就不止一次提到“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可见这类以神奇幻想来赞颂李时珍的传说在当时流行之广。它是一种具有当时当地民俗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口头文学现象,我们应把它和封建迷信区别开来。
这部传说集虽然对于中国医药学的研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它毕竟不是一部医药学著作,而是虚实交织、真幻杂糅的口头文学作品,所以故事中讲述的李时珍医治种种疑难病症的药方,切不可当作中药验方来看待和贸然使用。
中国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满10年。这部《李时珍传说》的问世,既是医圣李时珍口头丰碑的不朽传世,也是非遗保护这项文化工程丰硕成果的彰显传扬,相信它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015年7月30日
【注释】
[1]陈和清、郑伯成主编:《李时珍传说》,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