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家、故事村的发现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掘
民间文学虽是一种集体性的口头创作,却也不可忽视参与传承者的个人作用,杰出的民间文学传承人(歌手、故事讲述家),是民众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保存和发展民间文学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民间文学普查的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一大批才智杰出的民歌手和故事讲述家。我省有五峰县的刘德培,丹江口市伍家沟的罗成双,咸宁的仙人爹,以及长阳县土家族的女故事家孙家香等。其中尤以刘德培最为杰出。
由我省文化厅、我省群艺馆和我省民协于1983年12月授予“民间故事家”称号的刘德培(1912— ),喜爱传讲故事,已有六七十年历史。80年代初期,王作栋在省民协的支持下,对他的口述故事进行系统采录,从500多篇中选取200篇整理编辑成《新笑府》一书,于198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成为畅销一时的文学读物。刘德培所讲述的以具有浓厚喜剧性的笑话和生活故事为主,他痛快淋漓地鞭挞旧时代的丑恶,赞美小人物的机智,表现出作为山野乡民的强烈正义感和反叛精神。他对来自他人口中的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琢磨加工,用语朴实却活泼诙谐,由日常生活事件中生发故事情节,在平淡自然的叙说中透出奇趣。他还善于总结积累讲说故事的艺术经验,显示出一位难得的口头语言艺术大师的才华。刘德培和罗成双,成为近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中的两位,值得湖北人民引以为骄傲。
在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中,人们进一步发现,在某些村落中,由于讲故事之风盛行,便很自然地在居民中形成了故事家群体,于是出现了“故事村”。其中以河北藁城县耿村,重庆市巴县走马镇和湖北丹江口市伍家沟村最为著名。伍家沟位于鄂西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北麓,是一个只有210多户、890多口人的小山村,村民三三两两居住在“九沟十八岔”的深山密林里。这里讲故事蔚然成风,据了解会唱民歌、会讲故事的有85人,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经过当地一位热心而又能干的民间文艺家李征康的调查采录,先后于1989年和1996年出版了两册《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选录故事400余篇。就经济生活而论,这里本是一个相当闭塞的山村,但就文化生活而论却又有它的开放性,原来它因靠近武当山这个南方最大道教文化中心,明代以来,从各地来此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居民有着大量吸收外来传说故事的便利条件,因而许多古朴神奇染有道教神奇色彩的故事传说便在这里世代相传。如果说,北方平原上的耿村所传承的故事,具有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原文化的浑厚特色,那么,湖北伍家沟故事,则以染有神秘幽玄道教文化色彩,显出自己的特殊魅力与价值。伍家沟的民间故事和民俗文化,引起日本、法国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前来进行考察,将制作的专题片发行到世界各国。
湖北少数民族特别是鄂西土家族的民间文化极有特色。民间文学普查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对土家族故事、歌谣、谚语等等的深入发掘。《鄂西民间故事集》《恩施市民间故事集》《利川市民族民间故事集》《长阳民间故事集》《土家族民间故事集——女儿寨传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歌谣》《恩施市歌谣》《利川市民族民间歌谣集》《恩施市谚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谚语》等一大批集子中所收录的土家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充分展现出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丰厚和民族智慧的卓越。近年,由长阳萧国松采录整理的《孙家香故事集》又在长江文艺出版社问世,使群星闪耀的中国著名故事讲述家群体中,有了一位土家族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