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研究民间故事为主,由贾芝、孙剑冰合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选》三卷本,长时期畅销海内外,成为中国各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经典选本。贾老50年前以《民间故事的魅力》为题所撰写的序文,值得特别提起。它不满足于简单罗列民间故事的常见主题及其教育意义,而是着力探寻它在各族口头与心灵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奥秘。作者首先从内容上考察,发现它是一个历史与智慧的宝库,以蕴含昂扬的斗志、宝贵的生活经验与惊人的智慧使大众激动难忘。接着追寻它的艺术特征,而将幻想丰富置于突出地位。认为故事的美妙幻想,或借以补充现实生活之不足,寄托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或用作将善恶美丑给予夸张渲染的手段;或使故事情感变幻莫测,引人入胜;或将动物世界拟人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文章还指出故事中的幻想有着古老的渊源,人们从企图以幻想方式解释大自然的神秘到纯粹进行幻想丰富的语言艺术创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文章紧密联系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来研究民间故事传说文本,而以艺术魅力的探寻为中心,凝结了作者长时间观察体验民间叙事艺术的宝贵心得,是伴随《中国民间故事选》一书的畅销而拥有广泛影响的一篇故事学力作。

贾芝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持久不衰,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撰写了《关于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一文发表。此稿本是应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之约,给刘守华所著《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一书所写的序文,而主体却是就《猫狗结仇》和《不见黄河心不死》这两组著名故事所作的比较研究。他将拥有多篇民族异文同型口述文本的情节细节异同之点作精细比较之后指出:“故事主题很简单,就是狗和猫一忠一奸,受到主人的不公正的待遇。忠诚老实为主人尽力的受到欺辱,奸诈取巧反而得宠,巧取豪夺的奸诈行为被表面现象所掩盖。……以奸欺忠,处理者的昏庸,比比皆是,所以反对和谴责这种现象的猫狗故事,也几乎到处都有。”作者用精要的文字对民间幻想故事因深刻有力地揭示世态人情,而拥有悠长艺术生命的奥秘一语道破,发人深思。因此稿是就当时刘守华等吸取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故事比较方法所获成果之长短得失而论,他在肯定故事类型比较研究方法的优越性而外,还特地指出,这种研究不应只注重情节结构型式异同之比较,还应从整体着眼,精细考察它们作为语言艺术作品的细节或枝叶之民族地方特色。“只作结构的研究,就好像把斑斓多彩的故事作为无花的枝干来研究,会使我们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这里就借鉴吸取国外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的提示,所含真知灼见至今仍值得学界记取。

《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这本小书,是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比较文学热潮的推动下,连续试探用比较文学方法解析民间故事所得的初步成果,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同意结集成书,贾老颇为赞赏。他也在就中外“猫狗结仇”故事作比较研究,欣然应允将他这篇文章作为此书的序文使用,就此在繁忙的事务中和我几次通信对文章作反复修改,既表现他对比较文学方法引进民间文学研究的巨大热情,又洋溢着对年轻学人的深切关怀。比较故事学成为我在新时期民间文艺学研究的主要突破口,贾老的扶持与推进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