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发展的不平衡性
关于当前中国农村民间文艺的现状,我们很难一概而论,既不能说它仍然生机旺盛,也不能断言它已完全衰落,而是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一是从地区来看,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本来就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在当前的社会变革中,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更为突出,民间文艺在各地的状况也就相差甚远,很不平衡了。大体有三种不同的乡村。
有一些地区经济生活较活跃,现代文化迅速普及,传统民间文艺在农民中也随之日趋衰落。如湖北枣阳县,已在乡镇普及电影,各乡都有电影放映队,有的还成立了录像放映队,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图书出租以及电影、电视、录像放映的文化专业户,鹿头二村肖治元备有书刊两百多种出租,每天接待二三百人,鹿头一村王关明备有书刊六七百种和康乐球五副出租,每天接待五六百人。鹿头镇吉庄乡刘化成买了录像放映机,郭营村钱建平买了电影放映机,经常放映各类片子。农民被书刊,特别是被视听文艺节目所吸引,传统的民间文艺生活便相应地冷落下来了。询问20位农民,喜欢看电影电视和读小说的占64%,而喜欢听故事说书和看皮影戏的只有20%,主要是老年人。另有13%的人什么都喜欢,3%的人什么都不喜欢。鹿头乡邓店村一个60多岁的老妈妈赵富慧说:“现在谁还愿意去听书?家里有电视收音机,一开哇哇叫,比听书有味多了。”
湖北天门县西龙村四组,52户中,8户有电视机,20户有收音机,47户装上了有线广播,再加上靠近县城,看戏看电影都很方便。人们编了一句顺口溜来形容他们的文艺生活:“男看电影女看戏,老人去摸皮影子,有了电视连续剧,戏和电影算个屁!”过去很兴盛的说书活动失去了吸引力,有个说书老艺人讲:“有电视连续剧的时候,连我都想去看,谁还来听我说书?”
也有一些地区,现代文化十分薄弱,传统民间文艺生活仍然相当活跃。湖北巴东县野三关上李坪村,为土家族聚居点,这里两年没有放过电影,全村七八百居民,只有一台电视机,没有书刊阅览室和正当文娱场所,因此在“十年动乱”时期一度消歇的各种传统民间文艺又在乡村生活中复苏。该村老人几乎个个都能讲述许多神话传说、故事,而且多数能歌善舞。95%的人会唱山歌,有的人是“山歌大王”,有的人是“歌匣子”。特别是老年妇女,更喜爱唱歌,农闲时,互相串门,几个人凑在一起,你唱我和,以为乐事。调查人访问一个65岁的邓其梅老妈妈,她一口气就唱出了四五十首“五句子歌”。今年五月,野三关文化站曾经办过一次“山歌大奖赛”,她因消息闭塞未去参加,至今提起来依然感到十分惋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还有不少年轻女孩子,怀着浓厚兴趣向老年人抄录学唱各种民歌,一个15岁的小姑娘谭淑,就对调查人唱了一首很优美的山歌:“高山顶上一树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道摘了斤四两,二道摘了八两八,把给姑娘做陪嫁。”但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都对文化生活的贫乏感到不满,希望多接触现代文化。
在更多地区,则是新旧文化交错并存。广西有个山村,本村虽没有电影电视,但每逢一、四、七赶圩,在圩场上可以看到电影和录像,多为武打片、侦探片和戏曲片,看了《少林寺》后,许多青少年剃光头,学武打,一些武术馆便应运而生。夏季没有电影看的时候,吃过晚饭,老乡们便提着煤油灯,到晒场乘凉,围坐在一块讲故事。讲时气氛肃穆,来迟的人不准哼声,否则,打断了“古柄”,就会受到人们的斥责。会讲故事的人,在干完活回家的路上,被人们拦住,就坐在路边讲起来,讲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以致忘了回家吃中饭。流行的故事传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鸭子妹》《老虎外婆》《癞蛤蟆王》《卖屁香》《阿保》等。人们一方面被电影、录像节目所吸引,达到入迷的地步;同时也喜爱民间口头文学,几乎人人都会讲几个故事。
以上三类乡村,粗略估计,也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使保存传统民间文艺生活比较完整和这种文艺生活已被现代文化生活所取代的只是小部分,大部分乡村处于新旧文化生活交错的过渡阶段,数量上约为3∶2∶5。
再从民间文艺的各种样式来看,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口头文学活动,特别是口头讲述故事的活动,显然削弱了。可是经过记录整理,变成书刊,可供人们阅读的民间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传说,却畅销城乡。在上述20个村子中,发现好几个村子的农民都订阅了《故事会》和《民间文学》,许多少年儿童互相传讲的故事,大都来自书本。转化成书面形式的民间文学,获得再生,大大扩展了它的流传范围与接受对象。
民间文学中的长工佃户故事等作品,因社会结构变化,现在失去了对人的吸引力。可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许多奇险山川洞穴的开发和名胜古迹的修复,有关这些风物的优美传说便随之被广泛发掘整理,从人们记忆中复苏,以口头与书面形式广泛流传于世,附着于这些山川风物之上,成为文化珍品。
《民间文学》
由于生活节奏变快,加上文化生活趋向多样化,人们平时聚会,进行民间文艺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但由于一些婚丧嫁娶和节气习俗具有较强的稳固性,伴随这些习俗的民间文艺也就流行不衰,甚至因经济生活的改善,还出现了比过去更为热烈的情形。近几年春节期间,耍狮子、玩龙灯、看花灯的活动就盛况空前。这次下乡调查,两位研究生在鄂西长阳县一个山村,参加了一次因新生儿满月“接家家”所举行的民间文艺晚会,全村男女老少,集合在主人家里,欢歌狂舞,通宵达旦,使他们大开眼界。
民间文艺,作为一个封闭的完整的文艺生活系统,在今天的农村中已被打破,但目前还没有另一个系统能够取代它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之内,新旧文化将长期交错并存,不断撞击融合,构成一个支配农村的新的文艺生活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多样化的,民族民间文艺将是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