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十分重视民间文艺学的对外开放与学术交流。他邀请著名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教授前来北京访问讲学,介绍他运用芬兰历史地理学派方法编撰《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有关情况,并给本书的中文版作序,使之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问世。我手头还存留有他于1985年10月12日给我的长信,讲到丁乃通在北京讲故事类型问题,给大家上了有益的一课,可惜当时民协没有把他的报告录音,因而希望我在武汉邀请丁乃通讲学时,能够将录音复制下来,以便在民协安排大家学习扩大视野。在贾老的大力支持下,他本人以及乌丙安、段宝林、刘守华等,由丁乃通推荐,加入由芬兰科学院主持的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成为这个有着悠长历史并享有盛誉的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会首批中国会员,并由他亲率一个6人代表团于1992年前往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参加第10届年会,面向全球,发出了最富于民间文学资源的中国的声音。他不仅争取到中国作为理事的地位,还克服种种困难,于1996年4月举办了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的北京年会。他还积极策划,拟在海外编辑出版一种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英文学术刊物,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和加拿大籍华人学者何万成博士均十分热心地自愿担任刊物编辑,可惜由于缺乏社会的积极支持而未能实现。在对外学术交流中,不论是芬兰的劳里·航柯,美国的丁乃通,还是台湾的金荣华,都曾盛赞贾老钟爱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并热忱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风范,由此结下真诚友谊。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历史新时期的基本国策,民俗学、民间文学之成为新兴人文学科本来就同它之富于人类文化普同性和学术探究之富于国际性密切相关。中国拥有进行国际对话的充沛资源,正是由于以贾老为代表的众多学人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国在广泛的民间文化领域才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及较为充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