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经典》序[1]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序 [1]

我国储量丰富的民间故事为各类故事选本的问世提供了可能,《中国民间故事经典》的成书也得益于此。《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一书以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为选编原则,兼顾故事的语言艺术、内容表达、价值观念、讲述风格等多重因素。选编过程中,选编组成员力图将经典性的故事文本打捞在册。需特别说明的是:《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中的“故事”概念取狭义理解,不包含神话和传说。因本书隶属于中国民间文学经典丛书,该系列中有专门的笑话选本,所以书中选篇未涉及狭义故事中的笑话,而以动物故事、幻想故事(民间童话)、生活故事为主。此外,考虑到阅读对象的普适性,本书并未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分类方式对“故事”进行分类。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

本故事选编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注重故事选篇的丰富性和全面性。故事内容的丰富、全面是本书选编故事篇目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故事内容涉及动物故事、神奇婚姻、人间百态、英雄传奇、神奇幻境、生活智慧等多个方面。动物故事这一部分所选的故事篇目主要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赋予动物以人的语言、情态和思维,以期展现世态人情。神奇婚姻板块的故事最神奇之处在于人与异类的婚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看到人与蛇、龙女甚至与非生物变形而成的刷帚仙姑之间的情感历程。人间百态这一板块更多展示了兄弟纠葛、姐妹恩怨、朋友意气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英雄传奇版本充满战斗色彩。怪孩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出生于没有子嗣的老人家中。他们是身高寸许的蛤蟆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枣核儿,甚至只是一条干了的山羊尾巴,其外在形象并不符合传统文学中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但他们通过自己非凡的智慧和能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尊重,并为自己赢得了美满的婚姻。神奇幻境部分的故事或将故事置身于奇幻的时空,山中遇仙方七日,世间已过数百年;或赋予故事奇幻的事象,比如能吸干海水的炸海干;或演绎奇幻的故事情节,觅宝人张三四次识宝而不得,穷汉阿方误食虎尿变虎子。民间故事中有相当一部分体现了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为何老人是个宝?巧媳妇到底有多巧?呆女婿怎样笑料百出?长工如何斗地主?上述多个部分的内容共同构成民间故事的多棱镜,展示了民间故事多姿多彩的状貌。

本书除以内容为故事主要分类依据外,还兼顾故事的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共选编了近三十个民族,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民间故事,还专门编排了古代故事这一板块,特意从《搜神记》《酉阳杂俎》《咫闻录》等民间故事资料颇为丰富的古代文献中选出了少量古代民间故事篇目。既有世界著名的灰姑娘故事、两兄弟故事的最早文字记录,也有田螺姑娘故事、天鹅处女故事、虎妻故事、两老友故事等中国民间故事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古代民间故事。

其二,突出故事选篇的新颖性和经典性。选编过程中,选编人员既注重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又将主要精力投入对新近故事资料的选择上,故《中国民间故事经典》新材料所占比例较大。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选出的篇目数量约占整个故事选的三分之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资源丰富,其选编以“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为原则,采录的故事文本大多来源于田野调查,时代感强,对故事相关信息的记录相对科学、完备,比较能体现当代民间故事的真实风貌。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选编的篇目,既保证了《中国民间故事经典》的质量,又避免了与已有经典选本的重复。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总篇数不多,如何在不多的篇目中展现中国民间故事的风采,是一个难点。为此,本书在选编时一方面特意挑选了部分优秀的民间故事采录家采录的传统名篇,比如萧甘牛采录的《一幅壮锦》,董均伦、江源采录的《石门开》等。另一方面,比较关注优秀故事讲述家、故事村的故事,选入了朝鲜族故事家金德顺、土家族故事家孙家香等讲述的故事以及伍家沟等故事村的故事,以此来保证选篇的经典性。

其三,体现故事选篇的艺术鉴赏性和学术参考性。一方面,考虑到阅读群体的大众化,在选择故事篇目时,选编组尽量选择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的文本,以期保证选本的可读性和艺术价值。尽量选择结构紧凑、语言符合民间文学口语化特征的作品,力求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和阅读期待,进而感受到民间文学的别样韵味。比如《范丹问佛》,故事语言朴实生动,篇幅长短适中,采用民间文学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在问人不问己的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最终以范丹代人问事得好运作为喜剧性的结尾。

另一方面,在选择故事篇目时,编者还特意考虑到故事选本的学术参考价值。众多民间故事具有大同小异的类型化特征,编者尽量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中国最有特色的故事类型来成书。《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一书涵盖了两兄弟、两老友、老人是个宝、云中落绣鞋、银变、龙女报恩、感恩的动物忘恩的人、烂柯山、求好运、长工斗地主、呆女婿、巧媳妇等数十个故事类型。如此编排既保证了选本的艺术鉴赏性,又满足了高校民间文学教学和学术研究参考之需,有利于民间故事研究的初入门者快速了解民间故事类型化的特征。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挂帅,2012级博士生霍晶晶、谭璐参与本书的选编工作。选编工作的真正启动,始于2012年9月。华师校园桂子飘香的时节,选编组成员已开始翻看厚厚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选编过程中,师生数次碰头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交流讨论。经过多次筛选,选编组成员各自手头的故事篇目,由最初的数百篇压缩到百来篇。最终,大家分头负责选编的故事篇目在刘守华教授手中胜利会师。在故事选编的过程中,年近八十的刘守华教授不仅制定了详细的选编原则,提供故事范本,还亲自参与故事的选编工作,逐篇审定大家选出的故事篇目,为本书做最后的增删工作。硕士生王俊文、李娟、莫愁参与了本书最后的文字校对工作。总之,师生愉快而默契的配合,促成了故事选编工作的有序推进。

参与故事选编,不觉已近一年。每当坐在阅览室翻检各类故事资料时,精彩的故事总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尘封的记忆:想起外婆,想起冬夜暖暖的火塘,想起“毛狗精”的故事。曾几何时,我们也渴望灰姑娘的奇遇,幻想穷小伙的仙侣奇缘。长大后,我们不再相信奇幻的故事情节,但仍会遵守着故事中的道德约定,相信助人得好运,相信命运总会有转机。岁月流淌,当我们白发苍苍,是否也会如我们的外婆一般搂着孙辈缓缓地讲:“在很久很久以前……”故事讲人生,人生是故事!感谢此次故事选编经历,让我们重温了儿时的梦,让我们再次思考故事之于生活的意义!

2013年7月于武汉

【注释】

[1]刘守华、陈建宪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经典丛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含《中国民间神话经典》《中国民间传说经典》《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中国民间歌谣经典》《中国民间笑话经典》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