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爷张三丰传说》序[1]
生活于元明之际的武当高道张三丰,被认为是中国道教史上最著名的“活神仙”。有关他的种种传说故事,几百年来在湖北武当山地区盛传不息。这项民间口头文学,2013年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文化价值更显珍贵。关于张三丰的口头传说,笔者和李征康先生早在1993年就选编过一本名为《张三丰寻踪》的小书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在序文中曾做过如下评述:
张三丰不仅是元明之际的著名道士,也是一位文化奇人。正如新版《张三丰全集》的编者方春阳先生所说:“张三丰是位了不起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武当道教,深化内外丹修炼技术,以及创编太极拳与内家拳等。无论在道教史、哲学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科学技术史、体育史及气功史上,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他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道行高深。既是明史有传,皇帝曾下诏求见的一位历史人物;又是行踪飘忽,不知所终,被浓厚的神话色彩所笼罩的“活神仙”。以至张三丰是否实有其人,或历史上究竟有几个张三丰,竟成了学术界争议至今的话题之一。可是在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这一大片地区的民间口头传记故事中,张三丰却是一个可敬可亲的活生生的人物。
《太极爷张三丰传说》
民间传说本是历史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既包含对往昔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是用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编织的故事。因此我们并不主张把所有关于张三丰的传说故事都作为信史看待,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给我们提供了追踪这位神话人物的重要历史线索。这就是我们将这本传说故事集题名为《张三丰寻踪》的由来。不论这些故事的虚实程度如何,它们在内容上都洋溢着对这位关怀民众疾苦,“到处与人行方便”,穿戴虽然邋遢,而品德却无比高尚的“活神仙”的热烈赞颂,表达了对欺压人民群众的社会邪恶势力的无比憎恨,还寄托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以种种神奇方式创造美好生活境界的积极愿望。张三丰是一位道教人物,而这些故事却在一定程度上超脱宗教,成为宗教文化与世俗艺术融合渗透,具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价值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相信读者从中会获得既有趣又有益的感受。
这本小册子是笔者和在武当山地区直接从事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李征康同志合作编选的。我们要求作品尽可能保持民间口头文学的本来风味儿,使它们既有吸引一般读者的生动活泼的艺术魅力,又有供学者研究中国道教文化艺术的参考价值。一句话,我们希望本书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色。但为选材范围所限,难以避免优劣互见,只好请读者谅解了。
现在出版的这本《太极爷张三丰传说》,即由原来的《张三丰寻踪》增订而成。首先是口头传说文本由原书的50篇增加到180篇,增补的100多篇均来自武当山及其周边地区,故事叙说大多比较简短,却紧贴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农业生产、男女婚嫁和疾病防治等关节点上,神化张三丰变化通神的道术,使这位“活神仙”形象既神奇不凡又亲近民众,从而彰显出武当道教文化的鲜明特色。张三丰形象已在当代影视文化中大放异彩,相信这本张三丰传说集会给这位从帝王到平民百姓都可亲可敬的宗教人物偶像进一步增光添彩。
本书还选编了笔者和其他学人的几篇评论文章,因而使本书具有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的雅俗共赏的魅力。不论从中国道教史,还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来考察,张三丰其人其事都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文化之谜,值得中华学人深入探究。
2015年5月1日
【注释】
[1]刘守华、李征康主编:《太极爷张三丰传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