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民间文艺学领域的中外学术交流频繁展开,这种交流也以故事学为主。一批重要故事学论著,如美国汤普森的《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艾伯哈特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美籍华人学者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俄国李福清的《中国神话故事论集》、日本伊藤清司的《中国、日本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993)等,先后译成中文出版。刘魁立就西方几个学派研究神话故事的成果及方法所作的系统介绍,以及他博采中西学术对“蛇郎”“螺女”等中国故事所作的精细研究,给众多学人以宝贵启示。

在此期间,中国故事学家还参加了由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和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所组织的一系列学术对话,以及对民间故事活动进行实地考察的双边合作项目(如中日学者对两国故事传承现状所作的联合考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民间文学遗产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对吉林、湖北、四川等地的故事考察录像,并授予刘德培等10人以“中国民间故事家”称号。在开放与交流中,中国民间故事学已经融入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大潮中,以自己的独特成就赢得了国际同仁的赞誉。

经过近百年探索,我们在民间故事的各个层面上都有了相关的论著,既有关于若干故事类型的微观研究,也有关于某些故事群、故事体裁乃至整个中国民间故事的宏观研究;由对故事文本的浮浅评说,迈进到解析故事母题、追索故事生活史及其深层文化意蕴;突破书面写定的文本的局限,进而揭示由故事讲述人和听众的双向交流所构成的故事传承过程的奥秘:借鉴国外故事学的研究方法,又立足于中国拥有丰厚古代文献和近世鲜活资料的基点上,大胆进行原则性的理论探索。民间故事的成就不仅有力地肯定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口头文学领域显露出的丰富艺术智慧,也促使中国民间文艺学走向成熟。

规模宏大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正陆续问世,全部出齐还需数年。以全套故事集成资料为基础,在故事学、故事史方面撰写出内容更为深厚、并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色的高水平著作,任务十分艰巨。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如同保护自然生态一样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情况下,我们期待着包括民间故事学在内的研究民间文化的相关学科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

【注释】

[1]原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又载入贾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文学五十年》,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

[2][美]洪长泰:《到民间去》中译本,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153页。

[3]贾芝:《谈新故事》,《采风》1984年6月1日。

[4]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66页。

[5]《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主编为钟敬文,副主编为刘魁立、许钰、张紫晨。各地的故事学家均参加了这一工程。

[6]《中国耿村国际学术讨论文集》为1991年在河北藁城市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日中昔话传承之现状》为中日学者合作在两国共同考察民间故事的文集,1996年东京勉诚社日文版。《走马镇民间故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四川民协联合考察走马镇民间故事的报告,内部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