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查基础上精心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早在1984年5月,中央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就联合向各省市下达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次年,这一通知又经中央宣传部转发。我省于1986年4月,由省委宣传部出面召集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委和省民协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以吕庆庚为首的领导小组,任命了三个集成的正副主编,并确定由省群众艺术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南民族学院三家分别承担故事、歌谣、谚语三部省卷的编纂任务,分头进行,密切协作。从1987年起,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蓬勃展开,在普查基础上以科学方法编纂地方卷和省卷本(即国家卷)。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广泛搜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编选出来的,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优秀作品的选集。”在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以编纂三套集成为中心,促使我省的民间文学工作大规模、高水平地向前推进,获得丰硕成果。
据1991年粗略统计,我省在普查中共采录故事2万4千余篇,歌谣15万多首,谚语60多万条。由各县和各地区编印成书的故事资料本43种,歌谣资料本34种,谚语资料本38种,其中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等正式出版的达25种。1991年以来,陆续编印出版的故事、歌谣、谚语集又有20余种。许多地方对抢救民间口头文学财富,表现出极高热情,作出了巨大努力。迄今为止,三个集成的省卷本均已完稿,并受到总编委会的表彰。《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湖北卷》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正式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和《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也先后问世。
湖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虽然目前只有一种正式出版,但由各地选编的集子已有130余种在不同范围内问世。旅居海外的一位著名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博士,曾在香港《文汇报》《东方日报》多次撰文,评介我省的《荆州地区民间故事集》《仙桃市民间故事集》《京山民间故事集》《黄冈地区民间故事集》及《孝感地区民间故事集》等,他认为书中各类故事“应有尽有,大多整理得十分完美,主题单纯,故事性强,语言朴素,韵味深厚,且乡土气息、地方色彩浓郁,都能展现出染有本地文化、历史、人物、乡情、山光水色的特殊美的艺术境界,并深含民间智慧”。“新颖独创的主题深刻,艺术精湛。”许多作品虽与传统故事有关联,却又有新的变异,“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我省的民间文学普查和采录编辑工作,各个地区所达到的广度及深度并不一致,留下不少空白,今后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总起来看,它却是一项抢救民族民间文化珍贵遗产的巨大工程,按统一规格编纂成书的湖北故事、歌谣、谚语集成,作为具有高度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学巨著,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将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