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就故事文本来考察,西藏民间故事大都具有精巧的艺术构思、曲折奇幻的故事情节和溢彩流光的叙事话语,因而饱含艺术魅力。
这里试举见于《尸语故事》、同时又在各地普遍流行的一则幻想故事《六兄弟》为例:从前有一个地方,六个青年小伙子结拜成兄弟,一道出外闯世界。他们分别是猎人的儿子、铁匠的儿子、卦师的儿子、医生的儿子、画师的儿子和木匠的儿子。在岔路口分手时,他们约定三年后在这里会合,并在路边各栽一棵生命树来指示自己的命运。后来猎人的儿子在森林里安家落户,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可是那位新媳妇在河边梳洗时不小心将手上的宝石戒指掉落在水里,被河水冲走,由下游的人捞起献给国王。国王以此为线索寻求美人,最后将这对恩爱夫妻活活拆散,女人被抢进王宫,猎人的儿子被绑在一块大石头上扔进河里。三年后他们在岔路会合时,见猎人的儿子栽种的生命树已经枯萎,得知他遭了大难,便一起设法营救。卦师的儿子算出他遭难的情形,将他从河里打捞上来;医生的儿子用起死回生的灵药把他救活;木匠的儿子用高超技艺做成一只能载人飞行的神木鸟;画师的儿子给木鸟涂上五颜六色;铁匠的儿子在它肚子里安上操纵飞行的机关。最后猎人的儿子便乘坐这只神木鸟飞到王宫屋顶平台上,将妻子搭救出来。故事以令人愉悦的大团圆结束叙述。
这个著名故事由结拜兄弟出外游历、栽种生命树、失落戒指遭难、各显奇能救同伴、神木鸟创奇迹五个情节单元构成。它们中间的每一个情节单元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构成一个小故事;同时采取复合形式,让主人公命运大起大落,情节起伏跌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自然更具吸引力。关于几个年轻人结伴出游,本是极平常的事,由于插入生命树、神木鸟这两个情节单元,便赋予故事以诱人的奇幻色彩,洋溢着充沛的浪漫主义精神。故事将六个小伙子设计成分别出身于六种匠人之家,当同伴遭难时,正是他们将各人家传的技艺集合起来去创造奇迹,首尾呼应,环环相扣,巧妙地颂扬了年轻人的友谊和劳动者的技艺。关于以神木鸟为核心情节展开叙说的故事,在其他地区的口头文学中也可以见到。然而比较起来,藏族的《六兄弟》故事,形态最为优美精巧,充分表现出藏族口头文学家编织故事的艺术天才。
藏族的爱情故事格外优美动人。《铁匠明珠托央和朗若小姐》,是一篇类似汉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故事。长官老爷家的小姐和社会地位低下的铁匠明珠托央相爱后,携手私奔。后铁匠被老爷迫害致死,尸首扔进拉萨河;小姐抱着刚生下的孩子也纵身跃入波涛滚滚的河里,接着“河底响起音乐,水中闪射金光,三只金晃晃的鸟儿,从金光里飞了出来,在蓝茵茵的拉萨河上盘旋、歌唱”。据说这是由一件真人真事演化而成的传说,真挚的爱情在人们的想象中超越死亡得到永生。
不过藏族的爱情故事大都按“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模式来展开叙述。《戴黑面具的王子》,讲述王子松岗顿旦,隐去自己的高贵身份,化装成乞丐四处流浪,终于找到一位外貌美丽端庄而又心地善良的螺叶公主(海螺姑娘)作妃子的故事。王子的浪漫爱情和流浪乞丐的传奇经历巧妙融合,海螺姑娘的淳朴善良同她两位姐姐的冷漠无情构成鲜明对比,两位主人公都看轻权势财富而刻意追求纯真的爱情;故事在以曲折情节引人入胜的同时,所饱含的思想感情也发人深思。另一篇《央金拉姆成为太子妃》,讲的是一位普通藏民的女孩子央金拉姆,因不屈服于头人的淫威,同女伴出外流浪,后来同汉地东京(开封)的王子相爱,历尽坎坷终获圆满。其中穿插着央金拉姆救鹏鸟,从而在鹏鸟的帮助下得以很快从雪域高原来到中原,以及她女扮男装进入王宫用藏药给太子治病等情节。作品中这些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丰富想象,和高山大河阻隔不断的汉藏人民的深厚情谊,贯穿在精彩的故事叙述中,赋予它以激动人心的魅力。其他如《王妃贵卓玛还魂记》《江这边的织女和江那边的金匠》《绒巴卖油人》《马夫次旦和桑姆卓玛》《山神的马夫和牧羊女》《牧人邬德宾和牧女斯玛梅》等,所叙述的都是奇特而优美的爱情传奇。藏族故事受印度文学的影响,常以王子、公主为主人公,但这些人物并不代表贵族,他们往往容貌出众,品性崇高,成为理想王国中青年男女完美个体的象征。
藏族故事的语言,也是韵味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以《戴黑面具的王子》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例,它由拉萨市城关区的益西旦增口述,经廖东凡等忠实记录译写成汉文,较好地保持了原作的语言韵味。
试看其中关于王子同三公主会面情景的描述[3]:民众口头讲述民间故事,其话语本来就具有朴实生动、活泼亲切的特色。藏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还喜爱楔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谚语,以及富有诗意的抒情语句或唱词,从而显得溢彩流光,韵味独特。过去我们读到的一些西藏民间故事,由于只是译述故事大意,很难感觉出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殊美感;8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倡导用科学方法记录译述民间故事,这部《西藏民间故事选集》的口头文学本色和独特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充分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