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民间童话(幻想故事)研究
2025年09月26日
一是民间童话(幻想故事)研究
从1956年开始,我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民间童话,先写成若干单篇论文,再把它们扩充成一本书稿。1958年在《华中师大学报》刊出其中一篇《论民间童话的传统形象》。1963年将约有20万字的《中国民间童话概说》第四稿邮寄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得到贾芝、刘锡诚等同志的热情鼓励,曾抽出其中一章《民间童话与神话传说》编入《民间文学论丛》;随后丛刊夭折,此文有幸被保留下来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年推出的《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进入80年代后吸取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新成果又作了两次修改,于1985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责编李培英)。当即有十几家报刊发表书评,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各族民间童话的思想和艺术,探讨童话艺术发展史及其民族特色的专著”。还有学者认为,它“代表了中国民间童话研究的新的高度和深度”。民间童话即幻想故事构成世界民间故事的主体,在充满风风雨雨的10多年中间,我不断熟悉揣摩这些故事,沉浸在由秦地女、黑尔甲这些天才讲述家所构造的融汇着现实与梦幻、诗情和哲理的艺术世界里。我用最贴近故事主人公的位置来体味这些故事的意趣,也吸取相关人文学科的成果来破解它的奥秘。今天看来此书的内容自然还有不少浮浅之处,特别是史的叙说更多粗略。它是我酝酿琢磨时间最长的一本书,打下了我后来专攻故事学的良好基础。
此书出版后不久,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创办民间文学刊授大学,吴超同志约我撰写故事学教材。教材分章印发后学员反应较好,我便加以修订,以《故事学纲要》的书名交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它是建构民间文艺学分支学科故事学完整体系的一个初步尝试。限于主客观条件,内容还比较粗疏,有待于今后加以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