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管理概述

(一)风险概念

风险可以表述为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风险体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第二层含义是指风险体现成本/代价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衍生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及风险管理等相关概念。

1.风险因素

定义:风险因素是指发生风险事件,进而增加风险损失概率的潜在条件。

【示例一】用以抵押的土地属于闲置土地,该抵押物很有可能被政府收回,从而使得抵押担保措施落空,此即为抵押物风险的风险因素。

【示例二】某信托公司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此即为信托公司经营风险的风险因素。

2.风险事件

定义:风险事件是指可能造成风险损失或者已经造成风险损失的事件。

【示例一】比如用以抵押的闲置土地被政府收回,从而使得抵押担保措施落空。

【示例二】某信托公司因为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其管理的多款信托计划出现兑付风险。

3.风险损失

定义:风险损失是指由风险事件造成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使得本金(成本)发生亏损。

【示例一】比如用以抵押的土地被政府收回,且没有其他担保措施的情况下,债务人因丧失偿债能力而发生信用违约时,债权人的债权本息就无法收回。

【示例二】某信托公司由于管理的多款信托计划出现兑付风险,该信托公司因受托人过错而需要承担以固有资金向信托受益权人进行赔付。

(二)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预警、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处置方案实施等系列过程。狭义上的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对不确定性的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因素,以防范因风险事件发生而造成的风险损失;广义上的风险管理还包括事后对确定性的管理,对风险事件及风险损失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信托公司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其所从事的是信用交易活动,因此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内容。信托公司作为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公司经营、日常监管、行业风险管理制度三个层面。

(1)在公司经营层面

信托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业务准入标准、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监测预警及风险处置预案。

信托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及业务开展应当遵循“一法三规”以及监管部门发布的各项监管规章政策,切实防范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的合规性风险。

(2)在日常监管层面

银监会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方式对信托公司进行日常风险监管。现场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以及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现场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总体查阅/查账、问卷调查、座谈提问、询问调查、测试五种方法。非现场检查的主要工具包括非现场监管报表、非现场监管指标和分析预警系统、临时性业务检测报表。

(3)在行业风险管理制度层面

银监会通过行业风险管理制度对信托公司进行宏观风险管理:①净资本管理:信托公司实行净资本管理,信托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当有相应的资本作支持,防止因高杠杆经营而造成的行业系统性风险;②信托业保障基金:为了消化单体业务及单体机构风险,避免单体机构倒闭给信托行业乃至金融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信托行业设立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③生前遗嘱:信托公司股东应当在信托公司章程中明确股东对信托公司建立流动性支持及资本补充机制,信托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1];④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进行监管评级,监管部门将根据评级结果对信托公司实行“有限牌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