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付费机制

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付费机制

(一)使用者付费

1.定义

使用者付费是指由最终消费用户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公司以此回收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并获取合理收益。使用者付费通常适用于高速公路、桥梁、地铁等公共交通项目以及供水、供热等部分公用设施。

2.使用条件

采用使用者付费机制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①项目使用需求测算:项目需求量是社会资本进行项目财务测算的重要依据,项目需求量是否可测算以及预测需求量的多少是决定社会资本是否愿意承担需求风险的关键因素。②使用者付费的可操作性:采用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应当具备收费的可操作性。如果项目公司向使用者收费不实际或者不经济,则不适宜采用使用者付费机制。

【示例】公路的出入口过多,致使车流量难以有效控制,则该公路项目采用使用者付费机制不具有可操作性。再如,项目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如果按照政府定价或指导价无法保障项目公司回收投资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则该项目无法采用使用者付费机制。

3.收益平衡机制

收益平衡机制包括唯一性条款和超额利润限制机制:①唯一性条款是指项目公司为了能够获得稳定的融资支持和投资回报,在项目合同中增加唯一性条款,要求政府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项目附近新建竞争性项目。②如果使用者需求激增或收费价格上涨,致使项目公司可能因此获得超过合理预期的超额利润。政府可以设定投资回报率上限,超过上限的部分归政府所有,或者超额利润由项目公司和政府按比例分成等超额利润限制机制。

(二)可行性缺口补助:

1.定义

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而由政府以财政补贴、股本投入、优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经济补助。可行性缺口补助是在政府付费机制与使用者付费机制之外的一种折中选择,主要用以弥补使用者付费不足的缺口,以使项目具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2.补助方式

可行性缺口补助通常有投资补助、价格补贴以及其他方式:①投资补助是指在指定项目融资计划时或签署项目合同前,确定政府的投资额度,由政府无偿提供部分项目建设资金。②如果因为政府定价或指导价较低致使使用者付费无法覆盖项目投资成本和合理投资收益,政府应当给予项目公司一定的价格补贴。③可行性缺口补助还包括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提供优惠贷款及贷款贴息、投资入股、放弃项目公司中政府股权的分红权、授予项目周边土地商业等开发收益权等方式。

(三)政府付费

政府直接付费购买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可用性付费、使用量付费和绩效付费。政府付费的依据主要是设施可用性、产品和服务使用量和质量等要素。

1.可用性付费

可用性付费是指政府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项目设施或服务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要求来付费。可用性付费的适用条件包括:①相对于项目设施或服务的实际使用量,政府更关注项目设施或服务的可用性(如体育场馆)。②相对于项目公司,政府对于项目设施或服务的需求更有控制力,且政府决定承担需求风险(如学校、医院等)。

对于项目设施或服务不符合“可用性”的情形,通常会设置不同比例扣减机制、宽限期、不可用设施或服务仍需使用的情形下的处理、计划内暂停服务的认定、豁免事由等项目合同条款。

【示例】比如体育场馆项目,政府更关注的是场馆及设施的可用;对于学校、医院项目,政府能够对生源、就医等需求量有较好的控制度,因此政府可以承担其中的需求风险。

2.使用量付费

使用量付费是指政府主要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项目设施或服务的实际使用量来付费。使用量付费模式中,项目的需求风险通常由项目公司承担,因此项目公司需要对拟建项目的潜在需求量进行测算。

【示例】比如垃圾处理项目,政府可以根据日垃圾处理量进行付费。

3.绩效付费

绩效付费是指政府依据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付费,通常会与可用性付费或者使用量付费搭配使用。PPP项目采用绩效付费机制的,政府和项目公司应当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绩效标准及绩效监控机制。项目合同根据设施或服务在整个项目中的重要程度以及未达到绩效标准的情形和影响程度,分别设置相应的政府付费扣减比例;如果项目长期或者多次无法达到绩效标准,或者未达绩效标准的情形非常严重,可能构成严重违约而导致项目合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