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长江三峡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涌现出一大批术有专攻、学养深厚的名医大家。诸如医文俱佳、著述等身的万县籍的全国名医王文选;开县桑孝知、巫溪周大清皆以中医正骨术而名扬川鄂陕,且都术传十余代;出身御医之家的巫山冉雪峰更是享有“南冉北张”之誉,堪为业界妇孺皆知的中医大咖。吾友郑家本先生出生诗城,成长夔门,服务巴蜀,是“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第四代传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口碑极高的巴蜀名医。

中医药学术发展史证明,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要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工作,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这是我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家本先生师出名门,学有成就。吾与他相识已30余年,深知他勤学善思,勇于质疑释惑,几十年躬行于临床一线,收获了不少成功案例,也提炼总结出了许多可师可法的效验药方。他的经验专辑计有“学术渊源及学术思想”“医理心悟”“临证一得”“经验方药”“医案实录”“尊师敬贤”“薪火传承”“诊余漫笔”8个篇目,辑有“心悟”文论13篇,经验药方12首,医案107则,内容涵盖内外妇儿诸科,尤以治妇科病见长。该专辑是他习医执教六十余年的心血凝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升华之物,其精辟之论、金石之言对年轻中医很有启迪,也印证了“名医是在临床上磨炼出来的,名将是在战场上搏杀出来的”不朽论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者若能取是书善学善用之,必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的。吾文笔荒疏,在是书即将付梓之际,仅抒浅见于篇首,聊表祝贺之微忱。

话已至此,还有几句不得不说。一是本书在策划过程中,得到了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家本先生先后工作过的重庆奉节县中医院(原奉节县城关联合诊所、城关镇医院)、重庆三峡卫校(原奉节卫校)、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四川省中医研究院附院)、成都中医名医馆、成都杏林春堂国医馆、北京同仁堂等单位提供大量信息和资料;三是在资料搜集整理、文稿审核的过程中,得到了家本先生的无私奉献和悉心指导;四是在书稿审读、修改过程中,家本先生的众多至亲挚友(邓宜恩、陈信远、王青轩、吴应南、周述永、周明英、胡庆灏、刘建平、陈小云、朱怀燕、成书明、陈济生、邹治虎、黄美俊、冉广培、阳云明、彭蜀光、常太和、程光庆、欧小平、韩璐、武雯、姚川、赵宏斌、周亚晶、田朕瑶、景洪娇、杨学兰、廖梦平、黎忠伟、吴运全、敬海霞、敬晓琳、吴俊、李琼芬、舒心、邓伟、曾勇、陈冬、唐凤梅、闫红、闫永新、王剑雄、罗定乔、罗定超、罗聪等)为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五是在出版选题立项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关注和支持。在此,特向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单位和友人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是按照由邦本先生拟定并在第一次编审工作会上通过的《郑氏三杰中医学术经验丛书》编写大纲的要求进行整理完成的。限于整理者的学识和水平,书中不当或错讹肯定难以幸免,敬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

陈代斌

丁酉岁仲秋于江城万州乌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