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本治疗小儿高热运用大黄的经验

郑家本治疗小儿高热运用大黄的经验

郑家本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疑难危重症,特别是小儿传染病高热。该病发病急骤,险象丛生,变症多端。郑师在临床中,常以大黄急下存阴,治病留人,取“釜底抽薪”之意,给病邪以出路,效果甚佳。

郑师认为,小儿传染病高热乃因儿童形气未充,肝常有余;多以食、湿、痰、火为因,以实热证候为主,病变有急、重、险的特点;治疗宜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去菀陈莝”之品,取“将军”(喻指大黄)攻城野战之特性,过关斩将,通腑泻实,便通热自退。郑师用大黄于小儿传染病高热,一般用量为3~6g,最大剂量10g;需急下存阴者生用,有脑膜刺激征者生用,缓下用酒大黄(即熟大黄),虚实夹杂用酒大黄;煎煮常以后下,只煎5分钟为宜。

1.湿温(伤寒) 病案见本书《大黄救人 屡建奇功》一文。

2.疫毒痢(中毒性痢疾) 高某,女,3岁半,1976年7月15日初诊。患儿高热烦躁,惊厥3小时,下痢赤白1天。前医已投葛根芩连汤加味1剂,效果欠佳,巡回医疗时遇诊。诊时见:患儿发热,体温41.5℃,烦躁哭闹不休,神昏惊厥,呕吐频频,下痢赤白无度,小便赤少,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指纹暗紫直达命关。此乃毒邪内闭之疫毒痢。急投清热解毒、泻腑开窍之剂,在前医葛根芩连汤方中加生大黄。方药组成:生大黄、黄连各6g,葛根、金银花、赤芍、地锦草、马齿苋、僵蚕、地龙各10g,钩藤30g,甘草3g,羚羊角1g(另煎兑服)。水煎,频频喂服。次日再诊:体温降至37.8℃,服药4小时泻出奇臭粪便数次,烦躁呕吐减轻,惊厥已止,神志清醒,舌红苔黄,脉数。原方生大黄改为酒大黄4g,再进3剂。后用生脉饮合六君子汤调理半月痊愈。

按:疫毒痢内闭之证,病情急险,失治、误治均危及生命。前医施治重在扬汤止沸,故效果不佳。郑师借原方加生大黄一味,通因通用,抽薪止沸,急下存阴,既可防止外脱,又顷刻间热退惊止而正安。大黄功不可没。

3.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案详见本书“医案实录”篇。

——本文作者为郑祥本、陈晓霞,刊载于《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