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嗽案
病案1 柴某,30岁,律师。2003年9月9日初诊。
患者妊娠两月余,咳嗽不已5天。现症见:干咳少痰,咳甚时痰中带血,两颧红赤,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失眠盗汗,胎育不良,舌红少苔,脉细滑数。辨证为阴虚燥热之子嗽,同温病秋燥燥热伤肺之病机。治以润燥养阴、清肺止嗽,佐以安胎;选百咳方加减。
处方:百合30g,炙百部10g,生地黄15g,麦冬10g,天冬10g,射干6g,黄精30g,黄芩15g,地骨皮15g,知母10g,白芍15g,荷叶15g,甘草3g。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9月15日。患者咳嗽减轻,咽干潮热减轻。仿前方,再服5剂。
三诊:9月21日。患者咳嗽止,前症均好转。拟六味地黄汤加减,调治月余。
随访:足月顺产一女婴,母女健康。
按:患者素体阴虚,又值秋燥时令,燥热伤肺,加之孕时精血聚以养胎,不能上达以润肺,故秋燥伤肺之子嗽发生。其治法有别于感染引起的咳嗽,宜养阴润肺、止嗽安胎。子嗽让医者“头痛”,因咳嗽太久或剧烈咳嗽常对胎气有影响,故容易致患者流产或早产。家本先生按温病学“上燥治气”之意,拟润燥养阴、清肺止嗽,佐以安胎之剂,收到令人满意之疗效。
病案2 任某,32岁。2012年5月12日初诊。
患者孕6个月,咳嗽20余天。1个月前患者淋雨后恶风、头痛、咽痛,孕期其家人担心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故自熬姜汤及大量饮水等治疗,3天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数日后出现咳嗽,干咳无痰,自熬冰糖梨子水,服数日无效,咳嗽日渐加重,夜不能寐,小腹隐痛,胎动频繁,因担心影响胎儿,经病友推荐请家本先生诊治。现症见:孕妇咳嗽不已,干咳无痰,口燥咽干,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慌气短,失眠盗汗,小腹隐痛,大便不畅,小便正常,舌红少苔,脉细滑数。辨证为妊娠咳嗽,阴虚肺燥。治以滋阴润肺、止嗽安胎法,方用百咳方(经验方)加减。
处方:百合30g,炙百部10g,炙紫菀10g,天冬10g,麦冬10g,北沙参20g,五味子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黄芩15g,白芍15g,生白术15g,杜仲15g,续断15g。2剂,水煎服,两日1剂。嘱:饭后服药,每次100mL。饮食清淡,不食或少食香燥之品及味咸的菜肴,忌生冷,勿贪凉。
二诊:5月16日。患者咳嗽明显好转,上述症状均得到缓解。守上方继续加减治疗。
处方:百合30g,炙百部10g,北沙参20g,麦冬10g,五味子5g,黄芩15g,白芍15g,生白术15g,杜仲15g,续断15g。3剂,水煎服,两日1剂。
随访:患者服5月16日方后咳嗽愈,于2012年8月20日剖腹产一子,母子平安。
按:子嗽(即妊娠咳嗽)出自《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家本先生指出,子嗽可因伤风感冒引起,其治法相近于一般的伤风感冒,但有一部分治疗咳嗽的中药、西药对胎儿有影响,所以千万不能乱投药。除了因外在感染引起外,还有部分患者只要一怀孕就咳嗽,一直咳到胎儿生出才停止,这些准妈妈们本来就是阴虚之人,在此时精血聚以养胎,则阴更虚,不能上达以润肺,故而咳嗽不已、损及胎儿。此类患者的治法不同于感染引起的咳嗽,应当重于养阴润肺、止嗽。因其咳发于妊娠期间,尤须注意胎孕。治疗必须治病与安胎并举,对过于降气、豁痰、滑利等碍胎药物必须慎用。家本先生认为,子嗽按外感、内伤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勿用伤动胎气之药;二是治嗽兼安胎。子嗽久治不愈,易伤及胎儿,故应治疗与顾护胎元并重,慎用降气、滑利、动血之药,以免引起堕胎、小产。